立读小说网 > 寒门状元 > 第九十五章 新鲜出炉

第九十五章 新鲜出炉


  第二天沈明钧仍旧没去王家上工,而是继续陪老太太找大哥,沈明文离家出走异常坚决,出了城就没半点儿音讯。

  老太太虽然嘴上骂得凶,但心里比谁都担心,转念一想觉得儿子可能回乡下去了,特意派人回桃花村询问。

  沈溪根本就没管这些事,每天放学便直接去新药铺那边,惠娘直接放下手里的工作,带着他去寻懂得印刷这一行的人。

  根据沈溪所知,明代中叶,由于商业、手工业的繁荣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民间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从而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南京、杭州、苏州以及闽北建阳等地充斥着大量印刷作坊。

  此时的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木活字、铜活字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一种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的字体,广泛使用于印刷,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宋体字。

  宁化地处偏僻,精通印书的人极为稀罕,不过既然决定要涉足这一行,那就不能找旁人代印,印刷作坊要请行家里手来操办,工具也需要现买,主要是活字和油墨,再就是一些简单的架子,还有便是纸张。这个时代的成品书全部是线装的,印刷完之后还要安排人排列页码进行装订。

  上次开茶肆,沈溪跟沈明钧出去,经常需要沈溪出面说和,可这次开印刷作坊,有能言会道的惠娘出面,沈溪就只需要跟在屁股后面当个小跟班就行了。

  因为惠娘是宁化药铺商会的当家,在城里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听说是“女神医”出面,就算是不懂行的也都会推荐人过来试试。

  惠娘一一见过,最后选了几个曾在“图书之府”、“理学名邦”的建阳从事过印刷这一行但因为各种原因返乡的熟手。

  人选好,接下来便是选定作坊的位置和商量购买工具。

  前后不过三天,事情就差不多全搞定了,这天把一切处置好惠娘和沈溪回到药铺跟周氏一说,周氏大为惊讶,没料到新生意筹备这么快。

  “还是妹妹有本事,要是让我家那没良心的出去做这些,十天半个月也未必行。”周氏由衷夸赞道。

  “姐姐取笑了,毕竟不需要开有门面的铺子,租的地方只需要干净整洁光线好就行了,小作坊嘛,规模暂时不会太大,按照妹妹的意思,先印一些说本出来试着卖,若是好生意好的话,咱再加印。”

  沈溪心说还是惠娘会做生意,就算觉得这生意有利可图,也不会盲目一次投资太多,先印一些看看市场的反应,这样才好确定需求到底有多大,即便亏损也不会赔太多钱。

  之后几天,沈明钧都没回过家,毕竟兄长失踪,他担心的同时还要安慰老娘。

  李氏因为大儿子丢了,对于接手茶肆的事只得暂时放下,周氏觉得生意已经归了家里,那她没道理去管,这一来茶肆那边便出现无人照料的状况。

  最后韩五爷觉得事情不妥,亲自到药铺这边来询问周氏这个老板娘的意思。

  “……我说夫人,您再怎么说也是茶肆的掌柜,您这么两手一撩,让我们这些人怎生是好?这些天铺子的进项没人管,客人又多又杂,乱成一团,这可真是难煞老朽了。”

  韩五爷满脸的无奈,就算茶肆他有分成,但终究还是打工的。

  以前沈明钧虽然放权,但每天早起开铺晚上关门,都是沈明钧亲自来做,每天收钱算账,加上发工钱分红,沈明钧也做得有模有样,现在沈明钧和周氏不去,什么事都要韩五爷来做,韩五爷把账算完,又担心掌柜这边怀疑他私下克扣,连自己那份分红都不敢拿。

  下面的伙计虽然每天工钱不少,但以往沈明钧觉得伙计做得累,总会发一些安慰性质的“勤工奖”,这也是沈溪提出来让伙计做事有动力的方法。

  现在没人做主,韩五爷可不敢随便发钱,宋小城和新来的几个伙计都颇有微辞。

  “韩五爷,不是妾身不想过去,您老也看到了,这药铺也忙,我还要带孩子……要不这样吧,每天里的进项,您老算好了送过来,我亲自再算算,没问题的话,茶肆就暂时交给五爷您来打理。”

  韩五爷一听这话有些急了,赶紧道:“沈夫人,您不但要难煞我,还要折煞我。我就是个说书的,这茶肆的掌柜,可是万万做不得的。小掌柜呢?怎不见他,小掌柜平日里最有主意。”

  遇到为难的事情,韩五爷终于记起还有沈溪这个“智多星”,四下观望,最后听到后院传来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原来沈溪在教林黛和陆曦儿读书。

  韩五爷把沈溪请到前面来,想听听沈溪的意思。

  在茶肆里,沈溪这个小掌柜还是很得人心的,连韩五爷这样人老成精的人也佩服沈溪的智计。

  “五爷,既然娘说由您老来管,您管着就是了。生意本来就是您老人家帮忙一起操持的,您当得起。”

  沈溪带着几分恭维道,“再者,茶肆的生意,赚多了您老也分得多,赚少了您荷包也空瘪着,想我爹我娘就算不相信旁人,还能信不过五爷您?”

  沈溪对于经商颇有头脑,并不局限一隅,自家的生意,可以请别人来管理,就好像公司请职业经理人一样,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幕后出资者来完成,在他的理念中,日常营运和决策完全可以分开。

  有了沈溪的话,韩五爷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

  最初茶肆开张时候,就沈家父子加上他跟宋小城四个人,现在伙计数量增加,但他好歹也是元老,且赚多他分得也多。

  韩五爷留下来跟周氏合计一番,根据沈溪的建议制定未来一段时间茶肆的发展策略,为了避免韩五爷说书跟管理铺子二者一肩挑太过疲劳,干脆决定他一天只说两个时辰的书,早上和下午各一场,主要负责新说本的内容,剩下的时间,则请其他说书人来说。

  韩五爷来的时候愁容满面,走的时候脸上满是轻松和愉悦,在沈家老太太正式派人来接手茶肆之前,他就是茶肆的掌柜,甚至连发勤工奖也只需要回头在账册上列明,告诉沈明钧或者周氏就可以了。

  转眼到了四月初一,沈明文失踪七天了。

  在这七天时间里,不但沈明钧忙着找大哥,连县里沈家大房以及旁支的人也被李氏上门烦了个遍。

  以往沈家有什么红白事,沈家人聚在一块,李氏嘴里总挂着他那争气考上秀才将来前途无量的长子,惹来别人不快,现在沈明文失踪,别人根本爱搭不理,毕竟从沈溪爷爷那辈已经分家,各家过着自己的日子,互不相干。

  终于在四月初一这天下午,沈明钧打听到有个游学的秀才曾经遇到过大哥,说是在往北去邵武府的官道驿站里照的面。李氏二话不说,让沈明钧雇了马车,不辞辛劳往北边追去,一走又是两天杳无音信。

  周氏非常生气,以前丈夫总是借口做工太忙没时间回来陪她,现在为了他人的事情连工都不做,更是把家丢在一边。

  每天沈溪都小心翼翼免得点了老娘的火药桶,除了上学,他就是帮惠娘弄印刷作坊的事。

  经过这段时间的查缺补漏,刊印说本的工具材料终于准备齐全,这年头要印什么书,不用找什么部门审核,甚至连去官府报备都不需要。

  作坊规模不大,两个印书的师傅加上两个帮工,一共四个人,先要印的说本是《说岳全传》和《童林传》,选用铜活字,两本书的第一册都印一百五十页。沈溪看过样稿,字体太大,句里行间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颇为拗口。

  沈溪虽然知道中国早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了,但一直没有统一标准,同时也没有运用的习惯,绝大多数古籍都是没有标点符号,只能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

  之前他给韩五爷写说本的时候,除了排头两个字空格外,还有意在两句话之间留白。写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但在印刷书籍的时候留白,就需要大量空白活字,书印出来会显得不伦不类。

  这年头印书大多是经史子集及医书等“教科书”,小说毕竟是给市井之人看的,语段之间没有间隔会带来听读障碍,影响故事的可读性。

  最后沈溪决定冒险,当作是印书业的一次变革,把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加入到其中,主要有逗号、句号、冒号和引号,这基本已能令一部说本读起来通顺流畅易于理解,在断句上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当沈溪把他重新校对好的《说岳全传》和《童林传》拿给印书的师傅看过后,他们也觉得不错,虽然感觉稍显“另类”,但沈溪毕竟是印刷作坊的负责人,连请他们来的惠娘都明言,但凡是沈溪让他们做的,一律照做就行了。

  四月初三下午,《说岳全传》第一册印刷完毕,全书十回共计四万二千字,沈溪把样书拿回去给惠娘过目。

  惠娘看过后喜不自胜,她赞成印书的主要原因是方便自己看书。

  拿到样书后,惠娘吃晚饭时有些心不在焉,匆匆吃过便让宁儿和小玉收拾,自己则在柜台前照着桐油灯专心致志阅读。

  因为沈明钧没回来,周氏带两个小的回去差不多要等到二更天,本来周氏留下来会跟惠娘聊些女人的私房话,彼此都可以舒缓郁结的心情,可惠娘眼下只顾看书,就连平日里无话不谈的好姐姐也给晾在了一边。

  夜深人静周氏带两个小的回去,惠娘也没心思出去送送,周氏回到家连说惠娘魔障了,沈溪听了笑而不语。

  


  (https://www.dulixs.com/du/8794/93791112.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