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大明风流 > 第1203章 基本逻辑

第1203章 基本逻辑


  局面发展到现在这般,已经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僵局之中。

  本来,在新皇登基之日,张延龄带人赶了回来,强行阻止登基大典的进行。这本来已经是一种霸道的大逆不道的行为。

  莫要看张延龄等人似乎闯进了天地坛之中,似乎控制了局面。但这只是暂时的。真正的局势张延龄并没有掌控。

  整个京城现如今基本上掌控在杨廷和等人的手中,兵马和朝政之权都在杨廷和等人的掌控之中。况且杨廷和等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太后懿旨允许之下,在表面上是符合程序和法理的。

  杨廷和做事,自然不会让人在明面上找到任何的破绽。也正因如此,张延龄今日的所为,其实已经激起了在座众臣的愤怒和不满。

  这种完全不顾朝廷规则体统的霸道行径其实是最下等的行为,是不会得到众人的认可的。大明朝立国一百多年,王朝延续的基石之一便是基于全体朝臣认可的合法的程序和秩序。就算是在王朝更替这样的大事上,也没有人敢罔顾基本的准则。

  即便是当年燕王朱棣夺取皇位之后,他进南京城的第一件事,还是去拜祭孝陵,去收买人心。

  张延龄今日的行为,已经是规则的破坏者,可以称之为大逆不道的谋逆行为。所以,很快,他将会遭到反噬和清算。在规则的维护和基本准则的维护上,一个无视规则的破坏者便是所有人的威胁。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张延龄当然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不得不采用强力手段阻止今日的登基大典,否则,后续的事情会脱离他的掌控。一旦新皇即位,木已成舟,留给张延龄的机会恐怕便只有起兵造反一条路了。

  张延龄不愿意让大明陷入刀兵攻伐之中,所以他选择了冒险回京城,阻止这场登基大典,让新皇即位半途中止,以避免登基之后带来的皇权的不可阻挡的压制。

  但这么做带来的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反噬会很快到来,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行为的话,自己便会成为乱臣贼子,便很快被反噬清算。

  正因为如此,张延龄才抛出了之前这朱厚照之间达成的协议。在目前这种情形之下,唯有朱厚照的遗诏可以成为张延龄的行为的挡箭牌。唯有打着死去的朱厚照的诏书的幌子,才能让自己今日的行为不受攻讦。遗诏,是最具有权力的旨意。先皇遗诏,那正是臣子在特定时间内应该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

  虽然,大都督府还没有来得及建立。朱厚照的这份诏书其实更多的还是安张延龄的心,表达他对于张延龄收复河套,打击鞑子的感激之情。以此来强调他不会食言,让张延龄能够对自己放心的一种举动。朱厚照其实也并没有着手进行大都督府的重新建立的准备,也并没有同其他人谈及此事。这件事知道的人还很少,便是因为朱厚照其实尚在犹豫之中。

  但是,这份诏书的存在,却在此刻给了张延龄一个行动的理由和凭据。让张延龄今日的行动有了法理上的支撑。朱厚照既然已经任命张延龄为大都督,且又承诺大都督将可以参与政务决断。那么在没有张延龄参与的情形的下,所有杨廷和安排的一切,在道理上是可以被称为无效的行为的。张延龄的阻止便不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是有旨可依有法理可依的行为。便无可指谪。

  文武百官们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皇上的诏书是真的,但是凭借着这封诏书却也不能完全推翻朝廷上下的决定。毕竟这件事发生的太过突然。朱厚照生前并未有只言片语的提及。

  如果说按照遗诏所言,大都督府重设,张延龄为大都督,并且主持朝政大局的话。那么其他衙门的官员算什么?又无正式裁撤和改革衙门机构的圣旨,突然间便权力转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以这封遗诏的内容来行事,便会造成大明朝廷的军政权力的混乱。内阁外廷各衙门又没有被裁撤,他们的职权又没有被剥夺,现在又冒出来个大都督府。这岂不是一场混乱。

  杨廷和皱眉沉思着,本来他已经想好了,今日这件事自己已经占据了道义上的上风,同时也占据了实力上的上风。很快自己便会集结相关人等,商议决定针对张延龄的清算。但是这突然冒出来的遗诏赋予了张延龄今日所为的权力,让事情变得麻烦了起来。

  不承认遗诏的内容是不可能的,那可是朱厚照的诏书,在情感和法理上具有极大的约束力,太后懿旨也是不能比的。此刻的情势当顺水推舟,谋求下一步行动,而非其他。

  眼下能做的,或许便是暂且妥协,行缓兵之计。

  杨廷和心念电转,很快做出了决定。对于弑君之后的一系列行动,杨廷和其实经过了太多的谋划和思考。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突发事件的预案,他都基本上考虑到了。

  虽然对于朱厚照临死之前的这份诏书,杨廷和并不知情,也有些不知所措。但是谋划应对一件事的底层逻辑是大同小异的,只要目的不变,其实对于突然事件到底是什么,并不影响预案的应对。

  杨廷和立刻有了应对之法。

  首先在明面上,必须承认遗诏的效力,必须承认张延龄今日所做作为是有根据的。以此为由,这新皇的登基大典,怕是无法进行下去了。这样也好,整件事可以推卸到张延龄头上,让所有人都知道,是张延龄强行中止了新皇登基大典,让百姓们认为是张延龄的阻挠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总之,要让所有人都认为,张延龄是那个霸道的连新皇都欺负的逆臣。让他在百姓们心目中乱臣贼子的形象树立起来,要开动全部的宣传手段,要利用国子监的学生们上街宣讲闹事,不谈遗诏,只谈今日张延龄霸凌朝臣和破坏新皇登基大典之事。

  这是第一步,舆论上先占据上风。舆论便是人心,可以为之后的行动奠定基础。

  第二步便是要采取真正的行动,对张延龄进行肉体上的消灭。张延龄一定知道了些什么,关于皇上的死,他定然嗅到了风声,定会想办法查出来。自己不能等他查出了真相,必须要尽快用雷霆手段解决。

  当然,理由必须要站得住脚。除了舆论上的一边倒,还必须要凝聚朝臣的共识,并且要能够有人背书,有人负责。

  杨廷和当然不会把自己置身于杀害一个为大明立下无数功勋的大明王爷的境地。即便眼下或许没人反对,但以后必定后患无穷。而且这会引发一系列的激烈行动,非自己所能掌控。

  张延龄的身后,站着诸多勋戚,站着定国公等人。甚至还有太后。所以,他杨廷和绝不能在这件事上出头。要让一个具有足够分量和地位的人来下令,来背这个黑锅。

  这个人是现成的,便是朱厚熜。这位被搅黄了登基大典的新皇,定然已经恨张延龄入骨了。自己需要做的便是,获得朱厚熜的授权,让朱厚熜下令对张延龄进行清算。之后的一切都是奉新皇之命行事,而非自己和张延龄之间的恩怨了。

  朱厚熜实际上已经是大明的皇帝,无论这个大典能不能举行,那已经是太后懿旨确认,朝廷昭告天下的新皇。在程序法理上,其实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利用朱厚熜的旨意行事,是最为妥当且符合法理的做法。

  “张延龄,既然皇上有遗诏,我等无话可说。但是这诏书事前我等并不知晓,即便重设大都督府,也需要理清关系,商议定夺。本人认为,当在太后主持之下,文武百官议定而决。这不违皇上遗诏吧?”杨廷和在一片沉默之中开口了。

  张延龄点头道:“那是当然,本人宣布皇上诏书内容,是要诸位知晓此事。我也知道这很突然,朝廷的机构变革也需要时间。大都督府的职权,各衙门相关的职权范围,裁撤设立都需要协调。我只是告诉诸位,皇上赋予了我权力,并非本人今日胡来。我是奉诏而为。”

  杨廷和道:“明白了。然则,新皇登基之事,张大都督认为还能继续下去么?”

  张延龄沉声道:“新皇登基大典必须暂缓举行。”

  杨廷和点头,扬声叫道:“各位大人,你们都听到了。张大都督不许新皇登基,又有皇上的诏书赋予他的权力,今日登基大典只能取消了。哎,谁能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真是亘古未闻,世所罕见啊。”

  张延龄冷笑不语,他知道杨廷和阴阳怪气将一切归咎于自己身上,煽动情绪。但此刻,张延龄并不在乎。他必须阻止新皇的登基。他早已看到了站在圜丘下方那个少年,自己本以为他才六岁,但实际上那已经是个身材长成的少年了。时空发生了错乱,朱厚熜的年纪也发生了错乱。但无论如何,自己不能允许他登基成功。

  朝臣们心情复杂,有的焦虑,有的愤怒,有的不解,有的麻木。今日之事,确实匪夷所思,亘古未闻,令人不知所措。

  杨廷和缓步走向圜丘台阶下站在那里的朱厚熜,那少年面色迷茫站在那里。

  自始至终他就像是个局外人一般,没有人顾忌他的感受,没有人顾忌他的心情。仿佛他不存在一般。

  “臣杨廷和叩见皇上。”杨廷和缓缓的跪在朱厚熜的面前。


  (https://www.dulixs.com/du/6130/100439159.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