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谁也无法否认,阅读在当代遇到了重大危机。

                      就像一切重大危机一样,它的表面现象不是萧条,而是极度扩张。网络上的阅读那么方便、那么丰富、那么快捷,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其中,兴高采烈地告别了那个需要排队借书、细心摘录、长久品味的传统阅读时代。

                      这种告别,是一种全球趋势。我手边正好有美国《未来学家》杂志(2009年11-12月号)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后文学时代的到来》,作者是帕特里克·塔克。文章上说,近二十五年,保持传统阅读习惯的人数,全美国下降了20%,在年轻人中下降了30%,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加剧。美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试图阻止这个下降趋势,让人们重新去阅读书本,几乎没有效果。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下降趋势中,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并没有减损,这二十五年来,每小时都有科技创新出现,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代。

                      因此,塔克认为,在电脑系统不断升级、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必然会屈服于方便原则。遇到了什么问题,立即就能在“人机对话”中解决,这是一件痛快的事情。而且他预言,电子芯片很快就可以模仿出大脑神经元的排列模式,把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神经传导活动复制成电子活动,从根本上发现并排除思维障碍,完成有效教育。

                      我觉得,塔克说的都没有错。但是,他像许多当代学者一样,太不在意人类的一个重要的领域:灵魂和精神的构建。

                      他们所注重的,是科学、技术、信息。也会涉及人文领域,但主要集中在那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创造力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当然重要,然而还是存在着致命缺漏。

                      我想用一个例证来说明这种缺漏。九年前我曾到冰岛考察过北欧海盗的遗迹。这些海盗开启了北欧好几个国家的早期历史,他们勇猛顽强、开疆拓土、所向无敌,各自创造了自己的团队系统、谋略系统和荣誉系统。在一次次战斗中,他们可以不断更换自己的团队系统和谋略系统,却紧紧地守卫住了以家族复仇为基础的荣誉系统。但是,终于有一天,他们在仇仇相报的血泊中抬起头来,对自己长期守卫的荣誉系统产生了怀疑。他们互相商定,在昔日的战场上选一方巨石,名为“法律石”,大家年年聚集在这里评判是非、区分善恶、实行惩处。这使他们每个人都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煎熬,有的人实在战胜不了自己,扬鞭远行或扬帆远航,却留下遗嘱,自己的后代要皈依法律和宗教。

                      现在北欧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巨大转折,在我看来,是人类历史的缩影。促成这个转折的关键,是人性在战胜兽性和魔性之后,推动了人们向更高生命等级的攀援。这个关键,可能只是发端于某个好汉半夜的扪心自问,发端于一场恶战后突然传来的教堂钟声,发端于那天佩剑出门时妻子的无奈眼神。这一切,貌似偶然却关及永恒,这就进入了我要所说的灵魂和精神的领域,也就是深刻意义上的人文领域。

                      灵魂和精神的领域有着强大的稳固性。那儿也会云霞飞动,变幻莫测,却夜夜可见深邃的星空。那儿也会花开花落,岁月不驻,却无法改易千古山河。那些北欧好汉,正是看到了这个领域的深邃星空和千古山河,才重新书写人生。

                      

                      说到这里,我其实已经道出了《经典人文》编写组朋友们的工作动因。这些来自著名大学和品牌中学的优秀教师以及研究生导师在自己长期的教育经历中早就形成以下两点认识——

                      一、不管信息如何爆炸,阅读如何便捷,决定人之为人的基本界线,并没有改变;决定一个人生命等级的基本界线,也没有改变。

                      二、这些基本界线,也就是人类维系尊严生存的精神经纬,几千年来已由一批批人文学者用文字清晰讲述。这些文字并不太多,应该让每一代年轻人仔细阅读。

                      他们把这两点认识,变成了眼前的这套《经典人文》。

                      我没有为这套书的编辑出过什么力,却非常支持他们的这个行动。很多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在呼吁,过度的网上阅读已经占据了年轻人太长的生命过程,劣质的社会信息已经剥夺了广大民众享受宁静和崇高的权利,繁重的课程负担已经折损了万千纯净的灵魂与大师对晤的可能。我们所仰慕的历代哲人为什么那么伟大?原因之一,是他们心中没有那么多文化垃圾。因此,在更宏观的意义“做减法”,精选出为数不多人文经典,成为年轻人的“必读教材”,本是我的殷切期盼。现在,看到我的期盼初有所成,怎么能不高兴呢?

                      更高兴的是,看了目录,我觉得这部书的读者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年轻学生,而可以包括所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中国公民。中国,早就需要这么一本公民读本。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举世瞩目,而在文明素质、精神品格等方面,显然还有待于一步步有序提升。其实,这是一个比经济建设更为伟大的工程。任何工程都需要打地基,这部《经典人文》,就是地基的一部分。这话并不夸张,只要读一读书里的文章,你一定会欣然同意。

                      当然,事情还刚刚开头,希望广大读者能一起加入。如果有读者认为还有更合适的文章应该加入,而已选的某些文章可以删去;或者,有读者指出书中节选的段落不够妥当,还可以重新调整重点;或者,有读者批评书中古今中外的比例还存在偏差,并提出了新的建议……,这一切,都非常欢迎。我相信,编辑部的朋友们都会悉心倾听,仔细研究,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使今后的版本精益求精。

                      是为序。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香港


  (https://www.dulixs.com/du/59218/36191375.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