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也可“狐假虎威”
推荐阅读:那些年的我们曾经相爱 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 九尾龟之吃的魅惑 武破九天 为尼三年后,侯爷跪地求原谅 让你修仙建宗门,核武威慑什么鬼 高武:仙界入侵,我在黑狱囚仙魔 天下无局 愚夫 国 九州谋士
借力也要讲究效率,借用什么样的人的力效率最高,就要在什么样的人身上下最大的力气。
先秦时期,有一位著名思想家叫荀况,他的文章《劝学》有这么一段脍炙人口的论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登上高处,挥动手臂,在很远处也能看到;顺风呼叫,声音并不宏亮,但听的人却觉得很清楚。借助车马,不用使腿跑的很快,能行千里之远;借助舟船,不用水性多好,能渡过大江大河。君子圣人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善于借助和利用客观条件罢了。
荀子的论述,形象生动,趣味横生,寓意深远。它揭示了社会竞争的一条重要谋略,即借助外力。社会是人群的集合,每个人都在孜孜以求,奋力拼搏,无数个体的竞争之力汇合起来,构成了巨大的社会力量。单独的个人力量与整个社会的力量比较起来,如沧海之一粟,高山之一草,毕竟太小了。要想做出一番像样的事业,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必须眼睛向外,向上,向下,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借为己用。
诗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借力,有多种途径,而借助权威人物的力量,便是其中之一。
权威人物,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深远的人物,既包括那些握有大权的政治要人和掌握雄厚经济实力的强人,也包括无权无钱然而众望所归的人物。权威人物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深广影响力,使其能为人们的社会竞争提供莫大帮助。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并起。曹操在镇压黄巾军以后,有了一定的地盘和兵力,但还不足以号令天下。因此他想把在洛阳的汉献帝迎到自己占据的地盘——许昌。但是,有人反对。这时谋士荀彧见曹操,说:“过去汉高祖东伐时为义帝举哀而天下归心。自从战乱以来,将军首倡义兵,声讨董卓,已经表明了将军安定天下的志向。现在车驾旋轸,东京荒芜,在这时如能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而服雄杰,天下虽然有叛逆的人,一定不能奈我何。如果不快速决断,天子就要被别人夺走,那时就晚了。”曹操立即采纳了这个的意见,亲自到洛阳把汉献帝迎到许昌。曹操把献帝迎到许昌之后,在政治上占据了优势,汉献帝拜他为大将军。此后的数年时间里,曹操凭借汉天子的名义和威望,东征西讨,终于统一了中原。
魏晋时期大将司马懿也很会利用权威人物的力量。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相持在五丈原。司马懿根据蜀军乏粮的弱点,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巾帼,想激他出战,司马懿不上其当。可是,部将贾诩、魏平等人看到司马懿甘忍受辱,十分不满,说:“公畏蜀如畏虎,岂不被天下笑。”看到部下这种求战心理,司马懿十分不安,便向魏明帝写了一封信,请求魏明帝对前方战事做出明确指示,并暗示想以明帝的诏示,遏止诸将的激愤心情。魏明帝马上派人传谕勿战。于是,魏兵按兵不动,与蜀相持。不久,诸葛亮病故,蜀兵不战自退。
陈胜、吴广发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时候,也采用了借助权威人物之力的技巧。为了鼓动起义,他们抬出了扶苏和项燕这两块招牌。扶苏本是秦始皇的太子,由于在政见上和父亲相左,被派往北方蒙恬军中。九个月前,当秦始皇病死沙丘之际,扶苏的小弟胡亥和赵高勾结,发动宫廷政变,假造诏令,自己接了皇位,扶苏被处死。但宫廷政变纯系上层统治者的阴谋活动,当时一般人并不知扶苏真的已死。项燕原是楚国大将,和士兵关系较好。他早在秦统一前为秦军所杀,但当时人“或以死,或以为亡”,说法不一。扶苏和项燕,一为当今皇帝秦二世处死,一为秦朝所杀。把他们二人抬出来作为反秦的号召,实在是理想人物。陈胜找了两个人,让他俩冒充扶苏和项燕,借用他们的名字,进行反秦起义和夺取政权的思想鼓动,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爆发。
对于借助权威人物之力的方略,历来贬多褒少。人们常用的形容词是“拉大旗,做虎皮”,投机钻营,寻找“靠山”。似乎非正人君子之所为。这是不公正的。固然,历史上的反动人物们,利用这一力略,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像袁世凯之流,通过这一方略爬上社会高层,祸国殃民,为非作歹,万人痛骂。但这绝不是借力韬略本身的过错,而是被反动人物的阶级立场和罪恶本质所决定的。借助权威人物之力的方略,本身是中性的,没有阶级性,不是罪恶到顶的“尤物”。如同科学既可以被野心家用来作恶,也可以为人类造福一样。
因此,对于现代社会的竞争者来说,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威人物的力量和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要想成就一项事业,就必须正视权威人物的态度,必须赢得他们的支持,这样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否则就会在实践中碰壁,吃苦,跌跟头。
(https://www.dulixs.com/du/59098/47294164.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