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推荐阅读:联盟之表白女神就变强 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 四合院之我养了一万只野猪 末世重生之我不是救世主 苍道霸帝 修仙从开荒种田开始 哭包王妃重生历险记 开局被家暴?咣咣发疯搞钱 灭族倒计时 民国少帅,在座的都是垃圾
糊糊:“御史离京捉拿疑犯,王诜闻讯急忙派人赴南京向苏辙通风报信。苏辙迅速行动,急遣使者前往告知苏轼。
双方人马疾驰,最终苏辙的使者快人一步,尽管苏轼提前半日得知消息,却仍难扭转局势。
苏轼心中忐忑,恐有性命之忧,只求能与家人告别。
御史平静地安抚他,称事态未至此。
公文揭晓,不过是苏轼因诗文涉嫌诽谤朝廷,被召进京,需立即动身。
苏轼随即被押入御史台监牢,他的一百多首与友人酬唱的诗篇也被逐一核查。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讽刺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是讽刺朝廷新兴律。
知道是苏轼写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魏征转世去了北宋呢。
他怎么那么能喷呢!”
独自飞翔:阅读理解题的精髓就在于,作者本人的意思不重要,要看出题老师是怎么想的。
魏征本人:恕他才疏学浅,实在没有看出里苏东坡何处有影射之意。
大概是因为他不懂北宋政局吧!
没经过乌台“毒打”的苏轼本人:咦,我是这么想的吗?我就不能有感而发吗?我就非得讽刺个什么东西吗?
你们到底懂不懂诗?
糊糊:“以上到底只在苏轼本人身上,但他和朋友唱和的诗文一翻出来,事情就大了。
因为苏轼的朋友非常多,而且集中于旧党。
考验和坡仙友谊的时候到了。
司马光修了一座园子,取名独乐园。苏轼从未去过,但为此写了同名诗。
说四海苍生望司马光执政,以讥讽现任执政不得其人。
御史台又找到了苏轼痛斥新进的《和韵答黄庭坚二首》,抨击生事的《汤村开运河,雨中督役》诗。
前者是与黄庭坚唱和的,后者寄赠好友王诜。一时成为轰动朝野的新闻。
王珪检举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王珪说苏东坡不认神宗飞龙在天,而求之地下蛰龙,是不臣之举。
宋神宗不以为然,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
苏轼任密州太守期间作的《后杞菊赋》的序言里曾提到吃杞菊的苦种籽,御史认为苏轼是在直接讽刺全境百姓的贫穷,尤其指朝廷对官吏薪俸的微薄。”
尉迟恭不懂诗文,但他记得一件事,“宋朝官员的额俸禄是我朝七倍有余。”
这样的官员,会穷到只能以杞菊的苦种籽?
苏轼最落魄的时候,还有猪肉吃呢。
糊糊:“生而盲者不识日,是讽刺科举考生的浅陋无知,讽刺考生不通儒学,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经新义》里对经书的注释。
苏轼给王诜的诗里,有一行是坐使鞭棰环呻,又说岁荒无术归亡逋,虎难摩是为政贪婪的象征。
给李常的诗里,说在密州洒涕循城拾弃孩,见到男尸、女尸、婴尸饿死在路边,当时确是为郡鲜欢。
给孙觉的诗,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暗指新法不便于民、不利于民的流弊,却又不能直言进谏,只好装聋作哑。
说一句,孙觉是黄庭坚的岳父,秦观的老师,算是苏轼朋友圈里的要紧人物。
给曾巩的信里,用聒耳如蜩蝉形容政客。
给张方平的诗里把朝廷比作荒林蜩蚻乱和废沼蛙帼淫,又说自己遂欲掩两耳。
给范镇的诗里,他直言小人,给周邠的诗里把当权者暗比作夜枭。
刘恕罢官出京,独鹤不须惊夜旦,群鸟未可辨雌雄,等于说朝廷上只有一群乌鸦,好坏难辨。
谁家好人的诗,经得起阅读理解!”
我爱花花:不过苏轼的确对新法不满。
百忍成金: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请问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作者说,我就不能凑字数?!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相当于把苏轼的朋友圈、黑历史都扒了一遍。
银河系系花:讲真,提到的诗,一首都不熟。
痴人说梦:说明苏轼在政论方面文才不足,没有猪肉、荔枝、生蚝来的真情实感。
唐朝诗人瑟瑟发抖,谁没写过两首暗含讽刺的诗文。
杜甫登大雁塔写,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你说他在影射什么?
糊糊:“牵连了这么多人,苏轼也知难以善罢甘休。
在等待那最终裁决的日子里,苏迈每日都穿梭在城市的喧嚣中,为苏轼送去饭菜。
由于严格的监狱规定,父子俩无法相见,他们便巧妙地约定,平日里只送蔬菜和肉食,若是有不幸的死刑判决,便以鱼为信,使苏轼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一日苏迈因囊中羞涩,需外出筹措资金,便将送饭之事托付给了远亲。但他疏忽了,忘记告知那远亲他和苏轼之间的秘密约定。
不巧的是,那位远亲在送饭时,为苏轼带去了一条香气四溢的熏鱼。
苏轼一见,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以为这必定是死刑判决的前兆,心中不禁充满了哀伤与绝望。
在这份悲痛之下,他为弟弟苏辙写下了诀别之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御史台详细汇报了苏轼诗案的审理进展,整理出苏轼数万字的自述材料,并揭露了与苏轼讥讽言论相关的多位大臣和名士,包括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等二十九位重要人物。
当时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劝说神宗,圣朝不宜诛名士。
曹太皇太后出面干预,章惇积极营救苏轼,并不惜与王珪翻脸。
神宗最终决定从轻处置,苏轼幸免于难,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但需严格限制在当地,且无权处理公文。
此次风波中,三个人的处罚较重。
王诜因因向苏轼泄露机密、频繁交往,且调查时拒不交出苏轼诗文,对公主不敬,宠爱妾室而冷落正妻,被剥夺了所有官职和爵位。
所以王诜第一次被削官,并非因为不礼敬公主,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卷进了乌台诗案。
其次是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南。是被贬得最远、责罚最重的。从结果上看,对他的惩罚更甚于苏轼。
罪名繁多,与苏轼有所牵连,接受苏轼文字而不报,接受王诜的金钱,加之身为秘书省正字,更是犯了泄露禁中机密之过。
苏轼对此深感愧疚,频频写信给王巩,鼓励他、安慰他,提醒他防范瘴气,并传授他摩脚底板以抗瘴之法,劝他戒酒健身。
王巩深受感动,他以道家思想为慰,安慰苏轼自己正在修行之中。
八年后重逢,苏轼赋词以记,末句流传最广: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https://www.dulixs.com/du/53476/123212.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