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 第十五章 天威震恩四方靖海疏

第十五章 天威震恩四方靖海疏


朱瞻基对于海洋知识匮乏的很,但是确实需要海外的资源,像人口,金银,铜锡,橡胶,木材,宝石等等眼馋的很,却得不到,实在是太可惜了。

  朱瞻基一点也不想也不想跟朝臣们打交道,目前来说会带来很多麻烦,他想要打破千百年来固有的以农为本的思维还是太难了。最终他想还是以实际出发,一点点的旁敲侧击。

  首先引进外来农作物大有好处,朱瞻基不知道红薯是怎么进入明朝的,现在没有普及开来,红薯应该来源于美洲,难道早就有人到达过美洲,但是为什么没有玉米,花生这些呢?

  但是棉花确实是在宋朝就大量普及了,现在朝廷每年的棉布产量都达到了100万匹以上,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大利于民的事情得到支持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第二个,我朝军威强盛,大船威猛,正可以威慑宵小,如果没有强大的舰队,别的国家有了,我们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藩属国更会离心离德。

  第三个,我朝军舰所到之处,藩属国只知道有朝廷,有皇帝而不知孔孟,急待需要教化。第四个,我们的屡次下西洋活动,耗费太大了,应该大力发展商贸,互通有无,用以缓解财政压力。

  朱瞻基上疏后不久,朱棣便叫他来答话,他知道是什么事,就带了切好的红薯块过来。

  来了之后,只有夏元吉和杨荣两个大臣在,见了礼之后,谢元吉就迫不及待地问真的有红薯这个东西?朱瞻基叫太监一个人分了一块,只见夏原吉吃的嘎嘣脆,这么大年纪了,牙口还挺好的。

  “这个味道很甜,好吃。”明朝时候大概吃红薯都很香吧,甜食太少了。

  “瞻基,这个就是红薯,果然是个好东西!”

  “这个红薯是去年皇庄里面种的,六月种,十一月就可以收了,耐旱,不挑地,沙子地反而长得更好,黄泥地也可以种,栽种简单,只要取它的茎叶埋到土里,浇两三次水就可以成活,亩产可以达到15石以上。

  它的茎叶可以做菜,是一道美味,可以烤着吃,切丁晒干吃,和米煮饭煮粥都行,一年可以节省不少粮食呢。”

  “太孙殿下,你是什么机缘巧合之下搞到这个红薯呢?”杨荣问道。

  “那次不是回京都吗,路上看到了就刨了一个呗,吃起来像果子一样,就让人试着种了,没有想到产量这么高。”

  “难得太孙殿下这么淳朴,有了这种红薯之后,老百姓就没有挨饿之忧了。”

  “瞻基,你再给两位大人讲讲西洋之事吧。”

  “是,上次郑大人到了忽鲁谟斯,如果从大明出发一直顺风顺水最少也要花费六个月,从这里到达极西之地的佛郎机又要花一年多的时间,从倭国往东,茫茫大海,又不知几何。”大家都啧啧着说:“太大了!”

  “从南洋往西这一带,终年气候炎热,森林茂密,一年两熟,他们哪里的人皮肤偏黑,衣食无忧,所以他们的战斗力不强,多信奉伊斯兰教。在占城,真腊国对面的一个国家叫苏门答腊,他们国家的国王在和那孤儿国打仗的时候,中了一根毒箭,不久后就死了,剩下妻儿寡母的,当时王妃就说了,谁能帮他报仇,她就嫁给他,并让他当国王。

  这时候有一个老渔翁挺身而出,打败了那孤儿国,然后就做了国王。后来前国王的儿子苏干拉长大了,就把国王赶到了山里去了,就是上次郑大人率领船队路过的时候,郑大人把苏干拉抓起来了,那渔夫国王又坐回了王位。苏门答腊的对面就是满刺加国(也就是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旁边就是三佛齐,元朝的时候三佛齐就被满者伯夷给灭国了,占领了旧港。

  大家都知道了,满者伯夷的爪哇东西二王争斗的时候,爪哇西王就误杀了朝廷的使者队伍一百七十余人,后来爪哇西王吓坏了,赶紧地给郑大人道歉,后来皇爷爷要罚他们六万两黄金,最后他们只出的起两万两,皇爷爷又免了他的罚款。

  五年的时候,郑大人在旧港附近抓获大海盗陈祖义,当时是施正卿报的信,皇爷爷就下诏设立旧港宣慰司,并且任命施正卿为宣慰使。旧港主要是广东人和福建人在这里经商,有好几千人,满刺加国就想趁着爪哇西王虚弱的时候占领旧港,当然朝廷不允许这么做。

  爪哇是波斯和南洋的交易中心,爪哇胜产谷物,没有其他货币,都以谷物当做货币来交易。满刺加国有丰富的黄金,铜,铅,锡,他们国家以前还进贡了上千的黑女。

  他们国家实际上就是借着进贡的名义来和我国贸易的。爪哇这里位置十分重要,它像一扇南洋和西洋之间的门。

  我们最好在旧港放一卫军队就足可以调停周边这几个国家的矛盾,同时可以把物质囤在这个地方作为集散地。现在满刺加国经过六年的内战正式虚弱的时候,朝廷应该加大贸易力度,换取我们需要的铜锡这些。

  我国能够生产大量的铁器,漆器,丝绸等等都是南洋这边急需的,甚至有一些倭寇在沿海走私铁锅运往南洋高价发卖,倭寇扰边情况现在越来越厉害了,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呀,万一哪天疏忽大意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我们也不能太迁就坏人来损害好人的利益,听说有倭国人在我国打死了人还不用偿命,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呀?爷爷你说是不是嘛?”朱瞻基心里想着,难道迁就外国人是这个时候起的?

  “听了太孙的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呀!原来南洋和西洋一团杂务经过太孙这么一梳理就简洁明了了。”杨荣认真地说道。

  “太孙真是谋国之言呐,将来可以做一代圣君,恭喜陛下。”

  “这个臭小子,胆子越来越肥了,竟然说起你爷爷的不是了!”

  “爷爷你不生气了?”

  “继续说,把你想到的都说出来。”

  “爷爷我觉得亲人跟亲人之间都有疏远之分呢,更何况是国家乎,你觉得呢?”

  “怎么疏远法?”

  “比如说远交近攻呀,扶弱仇强,拉拢分化,屈服同化,这不要多少有多少吗?总比来个国家就厚待要好多了吧?”

  “你这什么乱七八糟的,有你这样的嘛?”

  “我开个玩笑,开个玩笑,爷爷,你别生气,你别生气。”

  “糊涂,哪有拿国家大事来开玩笑的!”

  “是,我……”朱瞻基灰溜溜地跑走了。

  “你们怎么看?”朱棣问道。

  “太孙天资聪慧,只要稍加磨练就可以继往开来也!”夏原吉说道。

  “夏大人说得是极,太孙殿下思维敏锐,想别人之想,大利社稷也。”

  朱棣心想,我问的是西洋的问题,你们跟我答非所问,我还是再想想。

  八月二十七日,苏禄三王辞归,朱棣分别赐于金镶玉带一条,黄金百两,白金二千两,儒家经书一千本,罗锦文绮二百匹,绢三百匹,钞一万锭,钱三千贯,金绣蟒龙衣、麒麟衣各一袭。其随从头目也分别赏赐文绮、彩绢、钱钞不等。九月十三日,苏禄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在南归途经德州时,不幸因病去世。

  十月初九,长公主永安公主去世,只有37岁。


  (https://www.dulixs.com/du/52218/123440.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