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鉴宝秘术 > 第三零九八章 绞胎瓷

第三零九八章 绞胎瓷


“其实这个只是表面的,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来,但是有一点,让这匹君子瓷的三彩马跟唐三彩差别很大。”

        张天元继续说道:“马在唐朝之所以受到重视,与李唐王朝本身具有游牧民族血统有关。

        李世民将骑马狩猎视为大丈夫三大乐事之一,让阎立本画出昭陵六骏样本,命工匠雕刻成石质浮雕,永远陪伴其左右。

        唐玄宗李隆基驯养舞马在自己生日的千秋节上应节踢踏,翩翩起舞。

        诗人李白吟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之佳句。

        马是唐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唐代墓葬中出土三彩马众多,反映出唐人对马的喜爱。

        唐三彩马,一边都膘肥体壮,十分雄伟,有一种霸气外露的感觉。

        可是这件作品则不然,虽然技术依然非常出众,可是这匹马却显得很沉稳,很内敛,正是君子瓷的风格。”

        “继续!”

        杨怀仁知道,张天元还没有说出最关键的地方。

        现在只能证明这东西不是唐三彩,而且风格上和君子瓷相似,却无法说明这个就是君子瓷。

        张天元笑了笑,然后将那碎瓷片摆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位置,对杨怀仁说道:“师父,您过来瞧瞧,君子瓷的最大特点那就是可以在暗处发光,而且条件要求非常苛刻,这东西与记录之中的君子瓷发光特点一模一样。”

        杨怀仁好奇地按照张天元的引导,以一个非常特殊的角度去看,果然看到了奇特的光芒,那种美轮美奂的感觉,实在让人欲罢不能。

        “谦谦君子,温文尔雅,这是君子瓷的造型特点,而它还能发出荧光,这是君子瓷最大的特殊之处。”

        张天元笑着说道:“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我曾经在景德镇和大英博物馆都见过这君子瓷,进行了仔细的对比,才做出了最后的结论。”

        “好,好好,好样的!”

        杨怀仁一连说了几声好,他这不仅仅是说这件东西好,更是佩服张天元的鉴定功底。

        说实话,一般的鉴定师就算知道君子瓷的特点,也未必能够鉴定出来。

        甚至更多的人脑海中根本就没有君子瓷的概念,即便见到了,也不会往那边去想。

        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没错。

        张天元有知识储备,又有这方面的兴趣,自然见到了君子瓷之后就能够认出来,换了别人,当然就不行了。

        “怎么样师父,如果我想复原君子瓷的制作技术,您说这个可行吗?”

        张天元开口问道。

        “实话说,我并不看好,这些年以来,研究君子瓷的人可不再少数,然而却从来没有人成功过,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我认识一个你们国内的专家,从三十岁前往景德镇,到如今都六十多岁了,依然没能把君子瓷搞清楚。”

        杨怀仁叹了口气道:“不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人虽然没能复原出君子瓷的技术,不过却研究出了另外一种也堪称君子的瓷器。”

        “您说的是绞胎瓷吧?”

        张天元可是中国人,景德镇他去了不止数次,对这事儿,自然知道的比杨怀仁更清楚。

        “对对对!没有青瓷之‘夺得千峰翠色来’,亦无白釉的‘君家白碗胜霜雪’。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只宋代绞胎瓷杯,这个只有褐色与黑色两种颜色组成的茶杯,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优美的造型,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古朴、厚重之美。

        它就是低调内敛,宛如君子的绞胎瓷,这种低调内敛的特点,倒是和君子瓷十分相称。”

        杨怀仁哈哈笑道。

        绞胎瓷自诞生之初,工匠就以自然为师,为自然代言,赋予它木头纹理、流云纹理、水波纹等。

        再加上它花纹表里一致,很符合孟子所倡导的:“君子本色,表里如一”,所以很受唐宋时期贵族的赞赏。

        宋金之后,由于战乱与国力下降,作为最高烧制水平的当阳峪窑至此停烧,到元朝已完全绝迹。

        至今,流传于世的当阳峪瓷器不过60余件。

        这东西的珍贵性,其实也就比君子瓷差那么一丢丢。

        “不瞒您说,那位仁兄如今已经是神罗集团的职工了,专门负责绞胎瓷这一块的。”

        张天元笑着说道:“您说的就是柴老先生吧?”

        “对对对,就是他!”

        杨怀仁连连点头道。

        说起这个柴老,还真得是费心了啊。

        当初柴老前往景德镇研究君子瓷,结果十年未有收获,却意外发现了绞胎瓷。

        一个既符合外观审美,又符合精神审美的瓷种,就这样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有人并不甘心,要恢复它千百年前的风采。

        这其中之一,自然就是柴老先生了。

        从小就对瓷器感兴趣的柴老先生先后在当过炉窑厂工人,也在景德镇学习过制瓷。

        期间有行内朋友问他绞胎瓷的情况。

        他感到技艺失传很可惜,自己有义务找回失落的文明。

        就在焦作当阳峪绞胎瓷旧址中挖出一些绞胎瓷残片,拿去景德镇研究烧制,但一次次尝试都没有成功。

        原来,只有焦作当地的瓷土,才可以做成绞胎瓷。

        绞胎瓷内外通透的纹理变化,是它的最大亮点。

        在柴老先生他们兴建的绞胎瓷博物馆里,玻璃柜台中有黑白方块相间的碗、碗底一小块的黑白条纹纵横排列着,犹如被黑色和白色毛线面制而成,线条仿佛在流动,舞动着音乐美。

        另外,一内部呈黑白色线条的碗,碗底图案如同一幅幅梯田,在碗中四周铺陈开来。

        除此之外,双头孔雀瓶给人羽毛微动之感、丝绸之路仿佛可以听见驼铃声声、十二生肖给人惟妙惟肖的动态感……

        所有的绞胎瓷,内外图案完全一致。

        绞胎瓷的美就这样没有浮夸,却深入骨髓。

        为了达到瓷坯纹理的完美糅合,柴老先生先将三种以上颜色的瓷泥经过一定比例混合。

        然后依次和匀、层层叠加、压平、用铁丝切开麻将大小的块,如织毛衣一样根据设计的图案拼接,拍打,再如绞麻花一样将它们绞在一起,最后把瓷泥放进碗型模具中,这样就“织”成了一个碗。

        (未完待续。)


  (https://www.dulixs.com/du/3694/5253093.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