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我当然不会
推荐阅读:天灾末世,我努力活着 我的异世老公是王爷 王妃难哄 风流圣手小邪医 不是!帝国大魔王怎么是恋爱脑? 被换亲后,玄学主母吃瓜看戏 末世后多子多福,我是丧尸母体! 郎君勿扰!本魔女先修个仙 真千金回归后,整个京圈都跪了! 星穹铁道:魔术师,但是假面愚者
然而,苏铭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告知他这道长城在朱允炆手中竟成了违建,即将被拆除。
朱允炆对待藩王的态度,给朱元璋带来的冲击,几乎与朱标去世同等强烈,那是他引以为豪的一切,此刻却被视为弃物。
朱元璋愤怒地叫出"逆子",苏铭却能理解朱允炆的立场。
他直言,如果自己是朱允炆,也会选择削藩。
因为藩王制度,违背了历史的自然律动,也触犯了人性的底线。
毕竟,朱允炆并非朱元璋的儿子,而是直接继承皇位,面对这样的局面,任何皇帝都会心生不安。
苏铭淡然道:"此事,朱允炆并非全无道理。”
这句话让朱元璋瞪大了眼,他不满苏铭的立场转变。
苏铭微笑着解释,"作为皇帝,理应设身处地为朱允炆思考。
朱皇帝,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换作你,会如何处理藩王之事。”
朱元璋瞬间哑口,脱口而出:"我当然不会。”
苏铭无奈地一笑,意识到他过高估计了帝王的容忍度。
面对权柄顶端的帝王,天高皇帝远,他们怎可能俯首于亲疏之辨?苏铭的话语如同明镜,直指核心:“对朱允炆而言,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非亲即敌,实乃潜在的威胁。”
“单个藩王或许不足惧,然而其联合之力,才令人心惊。”
苏铭步步紧逼,剖析道,“朱皇帝,你总认为血浓于水,亲族当同舟共济。
但这不过是古老的家族法则,并不适于治国。”
“在我们的世界,连寻常百姓都明白,皇家的亲情何在?连平民家庭尚会争夺寸土,更何况身处权力顶峰。”
苏铭质问道,“你敢问,你的孩子们,是否真如龙凤般卓越。”
朱元璋对此胸有成竹,他的儿子们,尽管未受帝王规格的磨砺,但战阵上勇猛,治政上稳健,无一不是人中豪杰。
他自豪地说:“我儿,皆是万中选一的精英。”
苏铭微笑回应:“既为凤毛麟角,怎能无报国之心?连背负三姓之名的吕布,也言志于天地,不甘居人下。
你的孩子们,又何尝逊色。”
朱元璋神色变幻,仿佛被苏铭的观点撼动了内心,半晌后他坚持道:“纵是人中龙凤,也须知尊卑之分。
非嫡非长,便有君臣之义,妄图染指非份,便是僭越,大逆不道。”
苏铭深知,朱元璋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威,对他而言,其他儿子的想法无关紧要,朱标才是正统。
然而,朱标已逝,局势陡变。
“你的话语,只为自己所听。
若论尊卑、长幼,朱允炆如何能与秦王相提并论?太子驾崩,继承之争,矛盾将无可调和,涉及立场、阶级与权利的多重冲突。”
苏铭冷静地揭示。
朱元璋的目光开始聚焦,仿佛在苏铭的洞察下,他首次审视这复杂的政治棋局。
他疑惑地问道:“这些深意,你是从何处得来?能清晰判断各方利害,剖析得如此透彻。”
在他的认知中,这超越了常人的智慧。
面对世间罕见的智者,老朱感叹:“这般洞察人心的洞察力,岂非诸葛亮再世。”
然而,历数千秋,能有几人能出其右?眼前这位寻常少年苏铭,是否隐藏着惊人的才识?
苏铭轻启嘴角,目光投向小院上空,神色淡然道:“这些深奥的见解,正是我所谓‘屠龙秘术’的一部分。”
这就是所谓的“屠龙术”?老朱闻言,心中愕然,这难道仅是剖析人际关系,评价人物功过的能力?见老朱表情,苏铭洞悉其心思,解释道:“‘屠龙术’蕴含的知识无比丰富。”
“我刚才提及的,有个特别的名称——‘历代帝王将相成败录’,专门研习古今帝王与贤臣的兴衰历程。”
他继续阐述,“通过解析他们的决策与行为,探索历史法则,洞察人性的复杂。”
老朱听完,不禁心悸。
这种深奥的知识,在明朝,只有饱读诗书之人才能触及,而书籍稀罕,信息匮乏,论证观点往往难以找到确凿证据。
即便有人试图整理,也需耗尽毕生精力。
仅凭收集资料,不足以深入剖析,没有深厚的思想底蕴,难以形成系统学问。
老朱难以想象,如果自己在起义时掌握了这门学问,是否能避免诸多摸索,直接步入正轨?他问道:“在你们的时代,这‘屠龙术’可是顶尖技艺。”
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算顶级吗?显然不是,那是基础教育。
苏铭摇头,淡淡道:“在我们的年代,大约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接触。”
提及全民义务教育的普及,他补充:“若只是为了初步理解,入门不致无知,全国至少九成的孩子都能涉猎。”
老朱惊讶之余,更疑惑:“如此宝贵的知识,竟然普及到九成?而且如此早就启蒙,‘屠龙术’岂非廉价至极。”
他想象,人人皆懂“屠龙术”,是否意味着人人皆能轻易颠覆权威?
苏铭闻言,沉吟片刻,旋即苦笑:“并非人人皆能屠龙。”
他解释:“若我在起义之时掌握此术,早已自立山头。
蒙古侵略者欺压汉人,若我能运用‘屠龙术’,怎会让其逍遥法外。”
老朱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屠龙术”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时移事易,吾皇陛下!
随着点滴透露的历史细节,真相终将显现。
苏铭深知,朱元璋对那传说中的龙诀抱有浓厚的好奇。
然而,他巧妙地转移话题,聚焦于朱允炆的抉择上。
“关于龙诀的故事,稍后我再详述。”
他说,语调犹如古老的丝线,缠绕着无数分支,“它深奥繁复,一时难以尽述,让我们转回朱允炆的话题吧。”
提到这个名字,朱元璋的神色瞬间蒙上一层阴霾,如同乌云笼罩的天空。
这位子孙,实非善类,削藩之举,手段之狠辣,简直禽兽不如,何曾有过为人子的仁慈?
朱元璋质问:“当初我选定他,难道未曾言明,不可轻易削藩。”
语气中满是无奈与愤慨。
苏铭点头回应:“确实提及过,陛下多次告诫朱允炆,藩王是国家的基石,不可妄动。”
朱允炆的回答,他曾如何承诺,如何涕泣承诺尊重叔叔们的权益,甚至在您最后的时刻,都立下誓言。
然而,笑声却在朱元璋耳边响起,那是讽刺的嘲笑。
“多么滑稽!我还活着,满目皆是父子情深,朱允炆竟发誓永不削藩。
可现实呢?他不仅背弃诺言,手段更是冷酷无情。”
他决定一探究竟,直面事实:“我只想知道,那个誓言,他坚持了多久。”
朱元璋的目光锐利如刀,映射出内心的失望与痛楚。
苏铭瞥见他的苍苍白发,那表情交织着愤怒与哀伤,他缓缓道:“朱允炆,历史上被称为建文帝,他在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登基,第二年便是建文元年。
而早在那时,八月他就已经开始秘密筹备削藩计划。”
朱元璋冷笑,仅三个月,仅仅三个月,他还躺在陵寝之中,朱允炆对他的承诺,便已化为泡影。
(https://www.dulixs.com/du/33644/123425.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