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外科教父 > 773章 纸终究包不住火

773章 纸终究包不住火


纸终究包不住火!

        真正搞学术的专家,几乎每天都盯着专业内的顶级期刊,新刊一出,马上就开始阅读,捕捉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样才能跟踪世界前沿研究,让自己的知识与里面不落后于人。

        这种顶级期刊,一直就是苏教授书架的主要读物之一。

        现在很多国际期刊,都是在销售国印刷邮寄,加之物流业的发达,所以期刊一出新刊,几天时间就可以送到读者手上。

        因为《science》上面有杨平的文章,所以苏教授对这一期的《science》格外重视,他从书架上取下还带着墨香的《science》,封面刊载的正是杨平的论文标题,关于皮肤扩增技术的论文。

        他找到杨平的论文,仔细研读,读完后对论文蕴含的巨大医学价值由衷地赞赏。

        能够发表4篇《science》的青年才俊是自己的女婿,一向爱才的苏教授这几天是兴奋得睡不着觉,老父亲八十多岁,也整天为此事高兴得合不拢嘴。

        《cell》、《nature》和《science》摆在靠近的位置,苏教授看完《science》,自然而然地取下最新一期的《cell》与《nature》,拿到手里大体浏览一下目录,彻底傻眼。

        《cell》5篇,《nature》4篇,全都有封面文章,全是出自一个作者---杨平,自己的女婿杨平。

        9篇cns,加上之前的4篇,短期内一共井喷式发表13篇,这种井喷简直就是地表最强火山喷发。

        这是怎么回事?

        苏教授的手有点哆嗦,再有见识的苏教授,也没见过这种事情,历史曾有有过,认知不曾想过。

        这个家伙是不是正常人类?

        他平复心情,想拨打杨平的电话,想想此时也应该下手术,但是又停住手,仿佛此时的杨平十分陌生。

        苏教授想了想,拨通自己女儿的电话,拨通后又不知道说什么。

        “爸?”小苏在电话里问道。

        苏教授咳嗽几声:“我刚刚正在阅读最新一期的《cell》,《nature》,《science》,小杨是不是又发了9篇,怎么没跟我说?”

        苏教授语气中含有对晚辈的责怪。

        小苏满不在乎的语气:“还不是担心你和爷爷受不了刺激,你还好,爷爷年龄大,不能兴奋过头。”

        “胡闹,这么大事,当然要及时告诉我---”

        说完苏教授兴奋的心脏砰砰直跳,这个事情,对一个搞学术的专家来说,比看到账户上突然增加几十亿的存款刺激来得强烈得多。

        “爸爸,没事吧?”

        “没事,就是心突突跳得厉害,放心,就是高兴,记住,不要跟你爷爷奶奶说,这事保密,你爷爷现在三点就起来打太极,就是因为这事兴奋过头。”苏教授叮嘱女儿。

        随即,苏教授立刻拨通苏南晨的电话:“这一期的《cell》和《nature》要藏起来,不要带回去给你爷爷看,问起来你就编个理由。”

        苏教授和太太平时住在医院附近的小区,周六周日回双沙岛的别墅住,苏教授的父母平时常驻双沙岛别墅。

        “发生什么事情了?”

        苏南晨家里也订了很多医学期刊,所以家里的书房堪称小型图书馆,国内外重量级期刊一样不缺,平时对神经外科的顶级期刊,苏不同不放过一期,对三大顶级综合期刊,他也要浏览一遍,遇上感兴趣的会好好研读。

        对于书香世家,读书是一个传统。

        “你自己看看《cell》和《nature》,你的好兄弟杨平,又弄出惊天大事。”苏教授挂断电话。

        “伱怎么了?”苏太太看到苏教授靠着椅背闭着眼睛,像是遇上什么难题。

        苏教授摆摆手:“家里还有安眠药吗?今天晚上还是给我两颗吧。”

        “究竟发生什么事?”苏太太从没见过苏教授这般失魂落魄。

        苏教授慢慢睁开眼睛,指着书桌上的期刊:“你自己看看吧,我们的好女婿---”

        ---

        杨平论文后面的9篇论文,除了小苏,杨平没有告诉任何人。

        但是期刊总是给人阅读的,三博医院这么多博士,大家都是这些期刊的忠实读者。

        比如病理科的温儒,阅读期刊比一般人刷抖音还积极,没事就拿本期刊在看。

        他第一个知道此事,当时温儒正还以为自己手里拿的山寨的假期刊,哪有这样发文章的猛人,一次好几篇的发。

        经过查证后,平时不喜欢发朋友圈的温儒正,立刻将这事在医院各大群里刷屏,消息立刻引起各种议论。

        “大神再发神威,一次爆发9篇cns---”温儒正拟一个震惊派的题目。

        当然,大家第一反应是温儒正哪根神经搭错,故意趁热度乱发一通。还有人以为是温儒正手机染上病毒,以为群里发的是病毒,也有胆大的直接点开温儒正发的文章。

        4篇cns已经难以接受,现在说9篇,一共13篇,这怎么可能呢?

        突然发这样的消息没几个人相信,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温儒正这是什么意思。

        “温儒正!什么意思?”

        “你发的是什么东西,真的假的?”

        “本人以从小到大获得的三好学生奖状为担保,此事千真万确,已经查实,不信者可以自行核实。”温儒正不慌不忙。

        科教处的周主任,看到这则消息之后,觉得温儒正不应该此时编造无聊的谣言,他准备发通知辟谣,作为科技处主任,做事必须谨慎,发辟谣通知之前,周主任特意做了一番查证。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消息是真的,真的是9篇,货真价实的9篇,名字是杨平,单位是中国南都三博医院,作为三博医院的元老三博士之一周主任,对科研发文这一套非常熟悉,他最擅长的就是搞科研。

        当年三博医院的三驾马车---夏院长的管理,韩主任的临床,周主任的科研,那是拉着三博医院跑了十余年的,所以,在三博医院,周主任是科研的高手和老手。

        查证之后,周主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将一些查实的证据资料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简单收拾东西,立刻赶往夏院长的办公室,在路途中,又拨通韩主任、赵主任孙院长的电话,十万火急,让他们去夏院长办公室集合,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周主任的办公室与院长办公室同在行政楼,同在一层,距离不是很远。

        但是周主任双腿就像灌铅一般,走路十分不利索,感觉有点像中风,迈腿不听使唤,老周怀着激动的心情赶到夏院长的办公室,夏院长正在来回度步,思考医院的大政方针。

        看到风风火火跌跌撞撞的周主任,夏院长问道:

        “老周,什么事情这么火急火燎的,我等会还要去省厅一趟,长话短说。”

        周主任二话不说,将打印资料抖了两下,放在夏院长办公桌上:“老夏,你自己看看,又是9篇cns顶级期刊论文,《cell》5篇,《nature》4篇,全都有封面文章,这是搞什么嘛,反正我的心脏现在受不了,突突跳个不停,不能这么搞,这样会搞出事。”

        “什么情况?这么激动?”夏院长捡起打印资料过目。

        我的乖乖!

        哪有这么玩的,这是直接将三博医院的科研实力推向世界顶尖,9篇,又是9篇!

        可是作为院长,夏院长比周主任还是稳重一点,立刻稳住阵脚,担心地问:

        “老周,事情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周主任摇摇头:“已经查实,千真万确,怎么可能有误会?南都有两个三博医院?三博医院有两个杨平?”

        夏院长听后,脑袋一阵眩晕,他扶着办公桌:“让我坐下缓一缓,怎么没听他说呢,一声不吭的。”

        这时,韩主任、孙院长和赵主任也赶到院长办公室,看到夏院长与周主任怪异的表情,也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韩,老赵,老孙,你们来得正好,自己看看,心脏不好的不宜,自己把握风险。”夏院长指着办公桌上的一叠打印资料。

        “搞什么名堂,神神秘秘的。”

        老韩拿起资料,瞄了两眼表情怪异的两人,真像是中邪一般。

        看完资料,老韩也像中邪一般,站在原地直接石化,然后手哆嗦几下,旁边赵主任也看到了资料上究竟是什么。

        “老韩,不会吧?这不是真的吧。”赵主任颤颤巍巍地问。

        韩主任没有答话。

        啪的一声,赵主任给了自己一耳光:“是真的!”

        韩主任喃喃地说:“三个月不到,一共13篇cns,这是人做出来的事吗?”

        据说cns历史上华人文章最多的记录是14篇,那是好多年积累的数目。

        有些手握几篇cns的超级大牛,有些牛逼的,也是一年一篇的节奏,哪有这样短时间发13篇,几篇几篇一次发,还同时成为三大期刊的封面文章,空前绝后呀。

        而且杨平这种文章全是做机理研究的,在生物医学领域,论出成果,结构研究比机理研究要容易很多,所以结构研究的发文章比机理研究的也要容易很多,这是公认的。

        做结构的大牛有时候可以一两年搞一篇cns,但是做机理研究的很多终其一生挤不出一篇cns。

        杨平现在所有论文都是医学原理性研究,也就是,放到别人身上,一辈子有一篇,已经算是集才智、勤奋与运气于一身。

        “怎么弄?请一对狮子来三博热闹几天?”

        夏院长摆摆手,摸出一颗药丸塞进嘴里,含糊地说:“算了,人家都不想刺激我们,怕我们老骨头经受不了,将横幅和官网的数字改一改吧---,让院办跟省厅打个电话,把我去省厅的会议推掉,我要缓一缓,现在全身不得劲。”

        ---

        综合外科门诊现在十分忙碌,以张宗顺为首的老专家忙得精疲力竭。

        他们是三博医院最迟钝的一群人,暂时还没有接到消息,主要是太忙,没时间看手机,而且好多人也不关心群里乱七八糟的消息。

        像张教授这种手机玩得顺溜的,现在正忙得不可开交,手机在口袋里还没摸过。

        心脏外科的老专家曹震山教授原来是阜外医院的心脏外科教授,被张宗顺教授拉到三博医院,曹教授到南方试着生活几个月,发现不错,于是决定留下来发挥余热。

        “老张,这样下去不行,你看今天我看了差不多一百个号,百分之八十不是什么高难病例,在普通门诊可以解决,这样是浪费医疗资源呀,我们综合外科定位是高难病例,你看,什么感冒都往这里挤。”曹教授抱怨。

        张教授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和杨教授正商量这个问题,咱们是不是取消门诊挂号,采用转诊制度,以后我们所有门诊病人必须由其他医院同行转诊。”

        一顿牢骚之后,曹教授说:“不过今天真有个高难病例,14岁的孩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特别严重,跑了南都省几家医院,都说要上帝都阜外医院或安贞医院,家属是南都省人,听说我们综合外科很厉害,跑来碰碰运气,我还没有答复病人,告诉他明早给他们答复,不知道杨教授能搞定不?”

        “从理论上讲,完全没有问题,只要是手术,杨教授就没有拿不下的,但是我也得问问他本人,或者你直接问问也行,在我们综合外科微信大群里直接问。”张教授个人觉得没问题。

        曹教授的担心也不是没有理由,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要么药物治疗,要么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佳,而手术治疗需要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手术视野局限,经验缺乏的医生也难以在切多切少之间达到精准的平衡。

        而且这个病例而且非常严重,风险太高,曹教授认为,只有阜外和安贞才行,其他医院根本做不了。

        “这些娃娃还乱发什么?”张教授盯着手机微信看。

        “大神再发神威,一次爆发9篇cns---现在新闻都是标题党,弄得骇人听闻,其实内容什么都没有。”张教授抱怨道。


  (https://www.dulixs.com/du/3356/768805969.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