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外科教父 > 630章 我请客

630章 我请客


  南都医大项老院士的书房。

  老院士的书桌上,右边是杨平的干细胞培育肌肉的课题计划书和实验指导,左边已经摆了一堆厚厚的专著,他还不断从书架上抽出新的专著翻阅。

  翻完一堆专著,老院士又开始用电脑阅读论文,今天在书房已经呆了差不多八个小时,连早餐和中餐都是老伴送进来的,这几天连续都这样,老伴不免有点担心。

  “该活动活动一下,不然容易下肢静脉血栓。”老伴实在忍不住,在门口轻轻提醒一句。

  但是老院长完全没听到老伴的提醒,继续在阅读论文,时不时还做笔记记录。

  “这是谁的课题计划书?你都看了几天?今天又是连续八个小时,不行,必须走动走动。”

  老伴为了老先生的健康,只好动粗,动手拿走项院士手里的铅笔。

  “哦,又是八个小时呀?忘记了,对,走动走动。”老院士陪着笑脸,在夫人的强制下,终于停下手里的工作,起身在房间走动走动。

  “这是谁的课题计划书,你连续看几天?”

  老伴很是好奇。

  老院士听老伴提起这个课题计划书,顿时精神百倍:“三博医院一个年轻人的课题计划书,这个小年轻了不得,我刚刚看他的课题计划书,研究几天,发现此人远远比我的最初判断更厉害。”

  “就是小何经常跟你说的那个年轻外科医生?”老院士的夫人也知道这事,每次何教授来家里看望导师,就提起这个人。

  而且何教授还经常拿杨平的方法和数据和项院士讨论,项院士就是这么记住杨平的。

  一个成果让人惊讶就算了,现在这个杨平,好多个成果让老院士赶到惊讶。

  杨平给何教授的那些方法和数据,可是无比珍贵的解剖数据呀,当时老院士没有在意,后来一个一个仔细研究,每一项都可以堪称重量级的科研成果。

  尤其最近这个干细胞培育肌肉的课题,至于干细胞领域,何教授不是很熟,但是解剖方面,他可是院士呀。

  当时看到计划书里提到解析肌肉的精微解剖,老院士心里怦然一跳,自己一直想提出这个概念,但是觉得不成熟,暂时没有说出口,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不仅提出这个概念,还付诸于行动。

  从细胞层面入手,来构建精微解剖,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耐心。

  单层细胞切片,里面很多细胞是不合格的,也就是被切断的细胞,这些细胞要结合几张切片来判断,最后要还原。

  这是多么复杂的工程。

  可是年轻人不但启动了课题,还拿出除行之有效的方法。

  “晚上我不回来吃饭。”老院士向夫人报备。

  夫人再次惊讶,老先生几十年罕见在外面吃饭,今天怎么在外面吃饭,居然有应酬?

  “今天这个小杨要来南都医大数字医学实验室,我跟小何打过招呼,小杨到了救通知我,晚上大家一起吃个饭,见个面。”老院士原来是晚上要和何教授、杨平吃饭。

  “这个小杨,你还没见过他,那你向饶校长推荐他?还破格提拔他为副教授?”老夫人还以为他们很熟,居然连面都没见过。

  老院士不高兴:“他破格提拔副教授,是我在小饶面前力荐,还游说那些评审会员,那是因为他的学术成绩够资格成为副教授,跟我与他是否见面没关系。”

  “你呀,吃完饭早点回来。”

  老夫人叮嘱。

  这是老院士的电话铃响了,是何教授的,老院士一听,小杨快到了。

  “我得提前去等,年轻人时间紧,不像我们老头子闲。”

  老院士一副兴奋的样子。

  ---

  南都医大数字医学实验室,何教授的办公室。

  由于细胞排列的不规则,要做到的真正的单层细胞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做到每层有很多完整的单层细胞,多个切片综合起来,就能够构建精微解剖。

  何教授将实验指导已经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每次看完都难以置信。

  全国搞数字人的团队屈指可数,要论经验,自己的团队绝对是最丰富的。

  微米级别的人体组织切片,如何做到单层细胞级别,按道理没有人可以超过何教授,当时做出的数字人可是世界前列。

  可是面前这份实验指导上面的方法,明显比自己的方法先进很多,更容易获得合格切片,而且利用切片构建三维数字肌肉的方法,实验指导上的方法还是比自己先进。

  这些方法是从哪里获取的?

  如果是借鉴别人的,何教授不可能不知道还有这种方法的存在。

  只有一种可能,这是杨教授自己想出来的?

  “他能够从有限的经验中提取理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能力,所以你们跟他合作是一种幸运,不管课题能不能获得成功,你们都能够学习构建整个人体精微解剖的方法,将数字人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项老院士慢悠悠地和何教授说,他赶到何教授的实验室,杨平还没有到。

  自从何教授谈起杨平,项老就非常好奇,于是将杨平提供的数据和方法仔细研究,发现里面非常不简单,给出的数据和方法都是极为先进。

  于是对这个年轻人开始注意起来,然后又看了他的脊柱外固定架课题,最新的干细胞课题书,老院士激动万分,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发现,这个年轻人是个科研天才。

  不仅手术能力强,而且科研这么厉害,这真是不可多得人才。

  于是接到何教授的电话,急匆匆地赶来,想与杨平见一面。

  “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要克隆出一个器官,不管是定向培育,还是3D打印,前提条件是弄清楚器官精微解剖,否则无论哪种方法都不能成功,其次,你发现没有,如果器官真的被克隆出来,他也知道应用时最大的障碍在哪?”

  项院士看问题比别人要高一筹,这份课题计划书和实验指导,他能看出很多深层次的东西。

  “你是说他将神经单列一个项目研究?”何教授隐约知道老师在说什么。

  “没错,不管是哪种方法,肌肉如果被我们复制出来,那么移植到人体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神经连接的问题,血管的问题很好解决,一旦吻合好,就能够通血,神经不一样,它连接上去,不是在断口吻合,而是由近端往远端生长,所以必须将神经研究得更加透彻,以后克隆肌肉的时候,在原来神经的位置,不复制完整的神经,而是复制神经鞘管,在鞘管内面布置一层诱导神经生长的物质,这样肌肉被移植后,将神经鞘管与人体的神经连接,神经在诱导物质的引导下,沿着鞘管生长,一直生长到最末梢。”

  何教授一直纳闷,为什么这样设计,现在终于明白:“他绕开了神经修复的难点,另辟一条路?”

  “不止另辟一条路,他开辟了第二条路!”老院士不紧不慢。

  他今天要好好教教自己这个博士。

  “还有一种思路?”何教授不解,里面没说呀。

  老院士颇为得意:“那是因为这个项目不是你负责,所以你这里的计划书没有提,如果我没有充猜错,负责生物3D打印技术研发的,一定生物连接技术的研究。”

  “生物连接技术?”

  何教授更加如坠云雾。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利用干细胞培育出神经各层的细胞,然后利用显微3D打印技术对神经进行原细胞连接,不过这要求3D打印技术的显微打印非常优秀,不信你等下问问,他一定会有这个项目。”老院士越说越兴奋。

  神经断裂后不能修复,就是因为它不愈合,如果能够进行细胞层面的修复,让它复原,这自然是更好的方法,但是难度比前一个思路大很多。

  “小杨怎么还没到?”老院士有点着急。

  何教授说:“有点堵车。”

  “地方你定好了?”

  “定好了!”

  “今天我来请客。”

  “那怎么行?”

  “不碍事,说定了,我请客。”


  (https://www.dulixs.com/du/3356/726275628.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