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同文馆的章程
推荐阅读:骗爸妈考上名校,我自建顶尖学府 神印:重生龙星宇,我为杀戮神! 全家偷听我心声,流放路上赢麻了 全家听我心声乱杀,我抱奶瓶吃瓜 读心奶团后,炮灰全家卷疯了 团宠乖乖:全家上下都能听我心声 全家反派都能听见我心声 论在古代逃难的艰辛 重生发疯,这高门主母我不当了! 人在斗罗写日记:女神倒追我
“这个故事倒是新奇,正好故事也就是发生在蒙元扩张的时期,阿萨辛派也是被蒙古人消灭的,你要是写出来就当野史看了。不过你写出来先让我看一眼再呈给陛下吧,别犯了忌讳。”王锡爵说道。
“下官受教了。”
“其他的你先不用管,这些天先把你说的同文馆的章程先写出来吧。同文馆要是真的能建起来,怕是兵部那边也要过问,现在兵部其实也缺通译人才。《元史》具体你来负责哪个章节,到时候会告诉你的。《大国崛起》你就慢慢写吧,你不在的这些天,我也吩咐其他人去找寻搜集资料了,到时候伱也看一看,能不能用上。好好干,你以后大有可为。”王锡爵拍了拍张晓的肩膀。
“下官遵命。”
张晓回到家中,看到了李之藻也在。
“振之,今日国子监又是放假的日子了?”张晓问道。
“是的。学生恭祝夫子官复原职。”李之藻说道。
“怎么样,这些日子在国子监学得如何,我这些日子实在太忙,也没得和你好好聊聊。”
“学生在国子监很好。听说夫子在朝鲜的故事,只恨不能在朝鲜与夫子同甘共苦。对了,五月即将到了,国子监要放一个月的农忙假,到时候夫子有什么吩咐吗?”
“没什么吩咐,你现在是国子监的监生,不是我张某私人的幕僚。不过你这一个月想要去哪,想要忙些什么,想要和我说的,或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言之。”
“学生家里实在是太远,回家肯定是回不去了。不过既然是农忙之假,我也想找一个田庄耕读休息,也顺便看看南北农耕有何不同。”
“找田庄啊,这样吧,到时候要不要带你去菜户营转转好了。上次去太仓促了,保不齐菜户营还有其他的什么宝贝还没有发现呢,毕竟外邦进贡的种子好些都是放在菜户营种了。而且上林苑那边有蕃育、良牧、林衡、菜蔬四署,不想看菜蔬也可以去看看其他的。”
“这样可以的吗?”
“没事,我过去看也算是公务,你作为我的随从过去就好。”
“不过你既然你有想着分担的心,我现在确实有一个活计,你帮忙看一眼。”张晓一边说着,一边把写着同文馆建校构思的稿纸递了过去。
李之藻接过稿纸看了起来。
“夫子怎么想要办这个馆?这个馆要是办起来,恐怕士林里面的非议不会少,夫子可要慎重。”李之藻有些犹豫说道。
“佛郎机人都到了家门口,还进来做客了,来而不往非礼也,要是连人家的话都不会说,字也不会认识,怎么去探查人家的虚实。以前的四夷馆,就是有一些会蒙古语、暹罗语、缅甸语的人才,会佛郎机语还有英语、法语的人才可是不多。既然来了一个洋和尚利先生,那不得好好利用起来。我相信利玛窦一定也不会放过这个任教的机会。”
“话虽如此,就怕有人会借此攻讦夫子,说天朝无所不有,何必要延请洋和尚教导圣人门徒。利先生确实有学识,但是京城官员和士子未必能接受。”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人家语言文字那只是为了工作需要。框架先这么定吧。振之,你和文华能不能也帮我完善一下这个框架吧。”张晓还是一锤定音。
三日后,王锡爵拿着张晓递来的办学章程,陷入了思考。张晓侍立在一旁。
“你这个同文官搞得这么大?这简直就是在办新学立新政了。”王锡爵看完以后说道。
“阁老,里面好些也是长远规划,目前近期的话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而已,那些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科目都是后面再慢慢设置的。”
“就算是如此,这初期的规划也是不小,这么多语言文字的教习可不好找,而且你让传教士甚至是海外商人来担任教习,学生又是有功名之人甚至是官员,这师生之间能不能好好上课了。”
“阁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官员里面能掌握西夷语言文字的真的没几个人,只能是达者为师了。”
“张晓,你应该是会一些西夷之语的吧?”
“会英语,法语和佛郎机语语略通,倭国和朝鲜都是用汉字的,语言的话跟大明的一些方言有点像,下官祖上是南方出去的,所以还能大概听懂一些。”
“那这个同文馆就得由你办了。这个同文馆虽说名义是学校,说到底还是衙门办的,按理说挂在鸿胪寺也行,不过既然是你来牵头办,那这同文馆就还是放在翰林院下面了。如果陛下同意所请,你就辛苦来办这个差事了。除了你,也没有其他人合适了。”
“下官多谢阁老信任。”
“毕竟这也是一个初步章程,我这边也没什么好改的了,既然是翰林院的名义,我帮你报给陛下就好了。”
“那就辛苦阁老了。”
三日后张晓就接到了传召,皇帝要找他详细了解同文馆的章程。
“张晓,朕让你去写书,你倒是好,居然为此要专门办学,还想搞得这么大。”皇帝说道。
“陛下,要想编好大国崛起的其他篇章,增补好元史,撰写好陆权轮、海权论等书,搞这个同文馆还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朝廷知夷情的人才确实是少,别说知西夷之情的官员少了,就是近在咫尺的东夷日本,朝廷都没有几个熟悉情况的官员,那个派去出使的沈惟敬,原先就是一个布衣出身,因为要出使到倭国才临时授予了一个游击之职。培养一批翻译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夷情的官员,这倒也不错。但是张晓,你确定要让洋和尚来当讲师嘛?朕可是刚刚拒绝了利玛窦在京城建庙进学校的请求,你倒是好,直接想着把人家请进学校了。”
“陛下,古人有云,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既然是同文馆,总要广招人才,”
“张晓,李斯的《谏逐客书》朕是背过的,你就不用拿这篇文章来举例了。朕对于各省出身的官员,何尝又有厚此薄彼了,你还是从南洋来的,朕也不是重用你了吗?”
“陛下恕罪。”
“朕这里有一份奏章,是广东的一位官员报来的,你可以看看。”皇帝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陈矩就把皇帝书案上的一份奏章递给了张晓。
张晓打开奏章看了起来,奏章上面主要奏报了澳门的情况。这名官员对佛郎机人在澳门的活动忧心忡忡,提到了佛郎机人以澳门为根基,大肆传播天主教,现在信众已有万人,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在广东各地到处流窜,用着一些奇技淫巧招摇过市,交结官员,哄骗士子,煽动百姓,恐有白莲之祸,让朝廷赶紧下令驱除天主教。
“臣观利玛窦等西夷,名为传播知识,实则意在传教。其所谓自鸣钟之技巧,乃我天朝墨翟、公输班技巧之余,西夷偶然得之,反以此蛊惑人心,败坏道统,陛下不可不察之。”张晓看到了这一句,也是直呼好家伙,看来伪史论自古以来就有之。不过也不奇怪,现在可是大明时期,大明的官民对欧洲国家还是一个有些好奇甚至还有些敌视的态度,并没有觉得这些红毛夷、黄毛夷哪里更高级了,就算这些西夷有些新奇学问,谁知道是不是从华夏哪部失传的经典借鉴来的。有这种想法,实在是太正常了。
“张晓,朕有句话要问你,你要如实回答,你久居南洋,没有信十字教或者新月教吧?”
“微臣没有信这两个教。微臣信的还是圣人的学问,不过因为要跟西夷之人打交道,所以这一块了解比较多一些。”
“那这一封奏章你怎么看?朕可以告诉你,这份奏章不是近些日子上的。广东的官员一直在向朝廷奏报澳门的事情,只是这一封写的比较详尽罢了。”
“微臣以为,这份奏章确实有一些道理,这些西夷的洋和尚,虽然又是教授天文,又是教授地理,又是献地图,又是献自鸣钟的,确实都是为了传教。至于十字教会不会有成为白莲教的危险,这个微臣讲不好,不过至少这不是这些洋和尚的本意。这些洋和尚还是想着了解大明的详细情况,倒也没有白莲妖道的那番蛊惑人心的本事。我和利玛窦也见过数面,利玛窦所讲的学问,先不说是不是从华夏哪部失传典籍里面找来的,至少讲的也是有理有据,也没有在臣面前变什么妖法。我也告诫了利玛窦,让他不要随意宣扬十字教的教义,他也答应我了,要少说多看。”
“既是如此,那你还是想着让这个利玛窦来当教习了。”
“是的。毕竟人才难得,特别是又熟悉西夷语言文字,又熟悉天朝语言文字的人才,真的不多。我和利玛窦聊过,他还编了一本葡汉辞典,讲佛郎机文与汉文字词对照,还给佛郎机的字母给汉字注音,虽然并不一定准确完备,但是想要学习佛郎机语言文字,这些成果能直接借用就直接借用,这样也省事多了。“
“哦?那你和利玛窦说一下,让他把那本什么词典献给朕看看,还有用佛郎机字母给汉字注音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可就说来话长了,不过张晓只好详细解释,就是把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别,字母文字的注音方法,还有拼音的大概用法说了一通。
“陛下,如今世界各国,除了汉字是表意文字以外,其他的基本上是表音文字。利玛窦这个注音,说白了就是利用所谓的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方便西夷之人学习汉字。”张晓解释说。
“那朕就知道了,既然王爱卿的意思是让你主导同文馆之事,你要是想邀利玛窦当教习,就去邀他讲几节课也无妨,顺便让他把那本辞典献给朕看看。至于这办校的章程,朕这边倒也没有大问题,不过现在就先办那个语言文字班吧,其他你列的那些课程后面再说,朕也会给你找一块好地方办学,给你预留出够大的地方给以后扩大办学。不过你既然要办学,就要办好,切不可误人子弟。朕会命吏部和礼部拣选优秀官吏和士子当好学生。看你的章程,第一批的班就是上三个月是吧。”
“是的陛下,第一批也就先招五十名学员,严进严出,随时刷人。我这边请示了王次辅,第一批培训班结束以后,优秀者可以入翰林院挂职,参与编撰增补元史的工作,表现突出者翰林院可以推荐给其他的衙门任职,表现优异者也不是不能留在翰林院。不过年龄有限制,年老者学习语言文字就不容易了,所以招收学员就是要招三十以下的官员和士子,毕竟当年北魏孝文帝改革,也不要求三十岁以上的人不说鲜卑话,说他们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学不会汉语就算了。所以微臣想着年龄就卡在三十岁了。”
“你倒是好主意,这个条件出来,报名的人怕是不会少了。”
“微臣也是想着为朝廷选拔合适的翻译人才,才能把一些事办好。”张晓说道。毕竟把这个同文馆办好,自己再想在这个时代抄些书,就有一些掩护了,不至于太过突兀。
张晓告辞而去。
皇帝还在翻阅着张晓递上来的办学奏章。
“这个张晓,总是能给朕一些新主意。朕让他回去好好编书写书,他倒是好,就要办学,还办这样一个规模的学校,要是礼部和国子监那边知道,怕也是不太高兴了。陈矩,你对此事怎么看?”皇帝看向陈矩。
“内臣以为,张晓愿意办学,不妨听其言观其行,要是能办好,无非就是多了一个新学校。办的不好,朝廷也没有什么大损失,就是五十名学生浪费了一些时间。陛下不是一直想看看张晓还有哪些才干嘛,既然他想要办学,也可以看看他的才学如何。”陈矩回答说。
“也是。朕现在也有些好奇了,张晓他现在要给朕的儿子讲课,能讲出一些什么新奇玩意儿。”皇帝说道。
(本章完)
(https://www.dulixs.com/du/32472/123299.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