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06章 八家上市企业

第606章 八家上市企业


试行新历这件事,对工商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立竿见影。

年后就要上市的六必居,就被证券交易所通知,要按钦天监制定的新历法,重做财务报表。

新的财务报表,完全按新历的一年十二个月计算。

不至于因为某一年有了闰月,营业额突然大增。次年又没有了闰月,营业额陡然下降。

郭大年和赵立仁最初还不明白为何采用新历,在涂文辅带着人向他们讲解之后,顿时就明白了:

这是让他们把财务报表做好看点,最好每年都增长。不至于因为闰月带来的波动,影响到将来的股价。

非常现实的他们,对新历自然是举手欢迎。不过有一个问题,被郭大年提了出来:

“新历是从崇祯元年开始的,之前都是大统历,没有采用新历。”

“难道我们只统计这两年的财务,之前的财务状况都不算?”

主持这件事的涂文辅,眉开眼笑地道:

“你们这些老字号,还真有些底蕴。”

“这次上市的公司,大多是皇爷登极后成立的,有的连两年的财务报表都拿不出来。”

“所以钦天监制定的新历旧历对照表,咱家只拿了这两年。”

“你们若是需要的话,拿这个条子去讨要前面的。”

信手写了个纸条,让郭大年去钦天监找灵台太监索要。

不过,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被同在皇资委任职的曹化淳提了出来:

“崇祯元年以前的财务报表,其实不用那么精细。”

“新历法的立春都定在正月初一,从前一个立春到后一个,恰好就是一年。”

“你们只需要确定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就能统计出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

让他们不用具体计算之前每个月的财务,只需要统计两个立春之间的年度收支就行了。

如果想更精细点,可以统计到每个季度。具体精细到月,没有多大必要。

郭大年和赵立仁听到这里,顿时舒了口气。他们还以为要逐月对照日期重新计算,没想到还有这么简便的方法。

这样的话,他们的工作量就小多了,能计算出更多年份的财务来。

为了确保他们在正月初八前能够制作好新的财务报表,涂文辅还安排了一些皇资委的小太监,却帮他们算账。

同样的还有便宜坊,和六必居一样是老字号,甚至资格还更老些,在永乐十四年就开办了。

涂文辅为了凑够八家上市企业,软硬兼施逼着便宜坊的东家上市卖股票。

皇帝查看名单得知这件事情后,还专门在白洋淀划了一块地,租给便宜坊养鸭子做补偿。

除此之外,上市的就是这两年成立的新企业了。

有曹化淳担任监督的明报公司、同为京报集团下属企业的明智书坊、获得北直隶盐业专卖权的顺天府盐业公司、皇家织造集团下属的苏州织造工坊、俞咨皋和许心素把持的东宁商贸公司、以及最有份量的大明航运集团。

这六家企业将一同上市,规模比较小的明报公司、明智书坊、便宜坊、六必居都会发行四分之一股份。

另外四家企业,就只发行十分之一股份了。

甚至如果股票卖不出去、或者股价不如预期的话,皇资委还要安排顺天银行成立的证券公司托底。涂文辅这段时间忙的,主要就是这件事。

曹化淳作为明报公司的董事之一,更是全程参与。他和文官的关系太亲近,甚至因此坑到了王承恩。有心立功补过,一直忙前忙后。

就是在面对涂文辅这个以前的阉党时,也能拉下脸来讨好。

涂文辅对曹化淳的态度是有些玩味的,因为他知道这个王安的继承者,在宫内外的支持者有多少。

不过要说多忌惮,却也不见得。在经过魏忠贤一手遮天的时期后,王安所谓的势力,早就被打得风流云散了。

当今皇帝因为王安、曹化淳这一派和文官的亲近关系,对他们虽然使用,却更多地安排在宫外——

皇帝对文官插手宫廷,一直极为警惕。

所以涂文辅才不担心自己曾经的坏名声,因为这对皇帝来说,不是什么大事。

反而是曹化淳在宫外的名声越好,皇帝对他就越忌讳。以后最多用他去和文官联络,而不会任命为内廷核心。

所以他也乐得曹化淳办事,反正自己的功劳这个人夺不去。

曹化淳对此也是隐约知道的,因为王承恩被他坑了之后,这段时间就少了往来了。

他也明白自己和文官的关系太亲近,导致皇帝不放心。

但是他现在之所以被任用,就是因为和文官的关系好。没有这个优势后,他连皇资委宣传委员都坐不稳。

所以他还是只能维持这个优势,在大年初三的时候,就联络豪富的文官士大夫。争取让新发行的八支股票,都能按皇帝的期望火起来。

钱谦益作为有名的豪富官员,自然在他的拜访名单内。而且因为钱谦益曾为王安写过碑文的关系,两人极为亲近。

曹化淳向他透漏道:

“这次上市的八家企业,都是皇爷精挑细选的。”

“无论是哪一家,买了股票都不吃亏。”

“就算是六必居那样的小本企业,将来也有赚头。”

好家伙,六必居在他嘴里,都算小本企业了。

相比抄报行、裁缝行这些行业来说,酱菜行使用的酱缸和黄豆、食盐等材料,称得上成本高利润厚。更别说被皇帝允许批发食盐后,酱菜行要成为第二盐业了。

钱谦益就曾听说,新上任的枢密同佥申用懋派人拿着五千两银子入股六必居,都没能够成功。

将来六必居扩大规模后,总价值很可能以万计算。

这让他怀着疑惑道:

“六必居都算小本企业了,难道其它几家规模都比它大?”

“哪支股票最有价值,有什么说道没有?”

曹化淳微微一笑,向钱谦益仔细解释道:

“便宜坊和六必居哪个名号更响,在京城的人应该都知道。”

“更何况皇爷为了便宜坊扩大规模,专门在白洋淀划了一块地,租给便宜坊养鸭子腌鸭蛋。”

“你说这家企业,上市后价值多少?”

这是正经的餐饮行业,规模扩大之后,不是酱菜行能比。

钱谦益甚至这点,对此缓缓点头。

然后曹化淳又说到明报公司,钱谦益制止道:

“《明报》就不用说了,老夫办《大同报》,对此一清二楚。”

“张天如到底怎么想的,不好好去写文章,要上市扩大规模?”

同为京城四大报之一,《明报》和《大同报》的定位比较相似,都是以儒家道理和时事评论为主,读者以文人士子居多。

两者相比的话,钱谦益名声更大,在大明各地都有拥趸,每一期都有很多卖到外地去,甚至被翻刻印刷。

张溥的名声虽不如,风格却更大胆。尤其是他如今太学生的身份,让《明报》在学生群体中颇受欢迎。

京城的百姓也更喜欢他们大胆的言论,《明报》在京城的发行量,经常超过《大同报》。两者的每期发行量都在向十万份迈进,就看哪个先突破。

钱谦益对此是有些压力的,所以他更明白,明报公司的利润有多少——

这个正处于大发展的行业,一定大有可为。

买明报公司的股票,绝对不会亏本。

只是这种上市的做法铜臭气太明显,他的《大同报》不愿为。

曹化淳见钱谦益如此说,略过明报公司的事情不提,说起了明智书坊:

“明智书坊钱先生就更熟悉吧?”

“现在还有很多报纸在找它印刷。”

“朝廷官方编纂的图书,同样由它发行。”

“将来乐府的戏文、小说,《崇祯大典》的点校图书发行后,你说它的前途怎么样?”

这个钱谦益当然知道,明智书坊就位于明智报业园,是从少府寺文思院印刷研究所分离出去的,现在还在为很多报纸负责印刷工作。

就连《大同报》如果某一期偶然太火爆,也会找它加印。这是京城现在最大的印刷工坊。

明智书坊的图书现在不怎么知名,但是凭借它的技术,一定是大有可为的。更别说它是少府寺的企业,有着官方渠道。

这四家规模相对比较小的企业,都已经如此有前途了。

另外四家企业,更让钱谦益好奇起来

曹化淳没有卖关子,直接向钱谦益道:

“顺天府盐业公司,一年利润至少五万。”

“皇爷认为它将来必然是价值百万的企业,所以发行的股份降为十分之一。”

“你说这样的股票,会不会有人抢着要?”

每年利润至少五万的企业,将来价值百万,钱谦益虽然觉得有点高,却也能够理解。

毕竟食盐行业的利润实在太大了,而且还很稳定。只要专卖权不丢,它的股票就是能传家的基业。

但是利润五万是怎么算的,钱谦益需要说道说道:

“京城有数十万人,顺天府人口过百万,这点是没问题。”

“但是顺天府盐业公司,能让所有顺天府的人,都吃它的盐吗?”

曹化淳嘿嘿笑道:

“顺天府盐业公司虽然挂着顺天府,其实还允许向永平府、河间府卖盐。甚至北直隶其它府也可以,只是有限制而已。”

“更别说顺天府北面就是草原,草原上的人吃盐、吃酱菜什么的,最终都是用顺天府的盐。”

“你们说这么多的人口和行业,每年能不能用掉两千万斤盐?”

“一斤盐赚个两三厘,就能有五万两利润。”

这个算法并不准确,因为顺天府盐业公司能向其它府卖盐的同时,也面临着那些盐业公司的竞争。

尤其是长芦盐场下属的盐业销售公司,允许对抵达盐场的人以批发价售卖一定数量的食盐。顺天府盐业公司,并不能保证把顺天府周围和北边草原的市场都占下来。

不过钱谦益想着皇帝赐给满桂的一成股份,觉得这个盐业公司的价值一定不会低,不然满桂这个新封的东平伯都有可能闹起来。

更别说以满桂如今在草原上的威望,他给顺天府盐业公司寻找销路,那些部落多半会给面子。

有满桂在背后支撑,顺天府盐业公司,轻易也不会丢失专卖权。

这让钱谦益觉得,自己如果买股票,要优先买顺天府盐业公司的股份。

不过曹化淳给出的答案,却并不是这个,他认为东宁商贸公司,比盐业公司还要更有潜力些:

“东宁商贸公司做的是海贸,现在主要是和日本的鹿皮、蔗糖贸易。”

“别看它现在的利润没有盐业公司多,但是将来的发展,却远胜于盐业公司。”

“海洋上的贸易,才真的是暴利啊!”

这是他看到东宁商贸公司的财务报表后,所发出的感叹。

在东宁集团这个大企业中,东宁商贸公司并不怎么显眼,负责经营它的许心素,也是和郑芝龙竞争中的失败者。

若非俞咨皋扶持,他甚至连东宁商贸公司都无法掌握。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今年的利润已经达到三万两。

明年随着东宁岛捕鹿数量的增加,还会继续增长。

这一点上,皇帝和主持东宁岛事务的霍维华等人,其实是有分歧的。

按照皇帝的意思,东宁岛移民五万户就足够了。剩下的土地较难开发,可以暂且留着,等以后东宁岛上的积累足够了,让卫所余丁去开发。

这样东宁岛的卫所制度能维持很久,不会因为军户私下里分配土地而崩坏。

但是霍维华、徐大化等人,却认为招揽的移民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兵源,让他们在辽东立下更多的功绩。

尤其是夏天和秋天的粮食收获后,他们的底气就更足了。在南洋开发不顺利、无法接收原定移民数量的情况下,他们抢着接收了这些人,加强对东宁岛的开垦。

岛上的鹿群也因此遭了殃,栖息环境被破坏,还要给移民提供肉食。与此关联的鹿皮,数量也暴增起来。

再加上日本自贸区的设立,让大明和日本的贸易方便许多。东宁商贸公司,因此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这个公司也作为东宁集团拿出来的代表,被选为上市企业。(本章完)


  (https://www.dulixs.com/du/29728/122825.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