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 第194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

第194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


第194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求订阅)

        “4000万粉丝,我草,4000万粉丝了。”

        “一夜之间涨粉500万,这真是亮瞎了我的狗眼。”

        虽然江宁4000万粉丝在快抖并不是最高的。

        同样这样的粉丝量也排不到前十。

        可是。

        一夜之间涨粉500万,当真是让无数的网友叹为观止。

        “好啦,兄弟们,这种事情羡慕不来。”

        “是啊,人家江宁老师才华滔天,看看他昨天晚上的直播视频吧,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对,昨天晚上江宁第一个讲了黄道婆。黄道婆这个人本身在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但你以为江宁老师这是在乱说。但并不是,今天就有江浙一带以纺织棉花为业的人士出来,说他们的祖师爷正是黄道姑。想来,黄道姑就是黄道婆。”

        “对,黄道婆是出家成为了道士。但可惜,因为他们都是普通人,所以并不被史学家记载。幸好,我们有江宁老师。”

        “对,如果没有江宁老师,谁人记得黄道婆?”

        “不只是黄道婆,我最为兴奋的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我没想到,这幅画作竟然有如此的传奇。更为传奇的是,江宁老师说完,江浙博物馆,竟然还真展出了《剩山图》。”

        “嗯,江浙博物馆都展出《剩山图》了,什么时候《无用师卷》也展出啊,或者说是合二为一。”

        “兄弟,很快了。”

        “其实我对《马可波罗游记》最为感兴趣。我没想到,在元朝的时候,竟然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了中国。并且,还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

        “这不是最让我激动的,最让我激动的是,可马波罗游记一下子完全打开了西方人士的视野。就连麦哲伦当时,他也是想寻找中国,开辟一条来到中国的航线。可没想到,他们竟然跑偏了。我都在想,如果当时的麦哲伦来到了中国,那时的世界会怎么样?”

        “我对于麦哲伦来中国不感兴趣,我都在想,发现新大陆的是不是麦哲伦,或许是我们明朝时期的郑和。”

        “666,这脑洞大,你怎么想出来的?”

        “我也是在江宁老师的启发之下,这才突发奇想。不过,虽然是突发奇想,我倒是觉得,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未必是麦哲伦,很有可能是郑和。”

        “这怎么说?”

        “回头我做一期讲解吧。”

        “牛逼,你是懂流量的。”

        “就是可惜,江宁老师这一期是元朝最后一讲。”

        “也没有什么可惜,元朝本来历史就很短。再说,元朝讲完了,不是还有宋朝嘛。”

        “对对对,相比之元朝,我对宋朝感兴趣多了。”

        “我也是。”

        ……

        “江宁老师,我拉伱进一个群。”

        “什么群?”

        “宋史研究协会群。”

        “呃……我不是研究历史的啊。”

        元朝最后一期直播讲完之后,江宁休息了几天。

        这时。

        一直有联系的钱穆教授却是给江宁来了一个电话。

        “又谦虚了不是,你可是知名大史。”

        “大史?”

        “可不是,之前你在我们双庆大学讲明朝的时候,那可是将你的名气给打了出去。后面虽然你不在我们双庆大学了,但你这些天讲的元史,也让众人叹为观止。现在元朝讲完了,是不是应该讲讲宋朝?”

        “按理来说是的。”

        “既然要讲宋朝了,那么,赶紧进群。”

        “进群可以,不过,钱穆教授,我可不是科班出生的,估计与群里一众宋史研究者搞不到一块去。”

        “怎么会。你是不知道,他们是多欢迎您?”

        “为啥?”

        “还能为啥,你看看你搞的快抖号,现在都4000万粉丝了,他们也想向您这里取取经。”

        “这些史学研究者也搞快抖号?”

        “当然搞啊。历史虽然与普通大众没关系,但普通大众的兴趣决定着你的研究经费。再说,谁愿意研究一个大众都没兴趣的历史。”

        “这倒是。”

        这么一说,江宁倒是放下了心。

        既然都开了快抖号,显然这一些史学研究者也不是一个老顽固。

        这样的话,大家也比较有话题。

        ……

        “大家好,萌新进群,请大家多多关照。”

        当天晚上,钱穆将江宁拉到了宋史研究协会群。

        虽然江宁并没有加入什么史学研究协会。

        但人的名,树的影。

        在史学这一块,江宁可是大名鼎鼎。

        群里一众研究者一看到江宁冒泡,却是纷纷喊着:“江宁老师,您还萌新啊。”

        “江宁老师,您都是史学界的大佬了。”

        “求江宁老师发个红包,安慰一下我们这一些受伤的心灵。”

        之前江宁以为这一些宋史研究协会的是老顽固,没想到,竟然如此的风趣幽默。

        “哈哈哈,各位老师,我可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你们别打击我。”

        “半路出家都这么厉害了,你让我们怎么活啊。江宁老师,我想问一下,您4000万粉丝是怎么来的?”

        “就是这么来的。”

        “……”

        “楼上的傻,你得问,江宁老师,我们搞什么样的史学研究,才能吸引大众?”

        是的。

        现在做不问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

        历史这种东西,脱离了大众,那就没有味道了。

        很快便有一众研究者向江宁求经。

        对此江宁也不藏着,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讲才会让大众更感兴趣,不过,大家也知道。我们的史学著作并不是那么完美,有的存在错写,有的存在漏写,还有的就随便记录几个字,我们也不太懂意思,这都阻碍着我们的研究。我其实也没有特别的方法,就是将一些史书当中有错写的,有漏写的补充而已。当然,在补充当中,我更为考虑的是这些历史人物的个人成长历程。毕竟,我们都知道,虽然这一些都是历史人物。但其实他们与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并不是一个数字,也不是一个代号。”

        “江宁老师说得太好了,所以你讲的如王阳明,徐慎……这样的历史人物,看起来就这么有血有肉。”

        “对。因为史书记载有限,有一些史官可能想写,但没有条件,没有这个精力去写,或者当时没有这么多资料进行多方面的论证。所以他们只能记载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可这一些重要事件发生之前,他是有预兆的。通过了解这一些历史人物的生平,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所以江宁也能理解,为什么史书一向只记载达官显贵。

        这太正常了。

        就这一些达官显贵,他们也只能记载一些重要事件,不可能什么都记载下来。

        <div  class="contentadv">        更不用说那些普通人了。

        “所以您认为,历史最为重要的是人物,而不是事件。”

        “是的。”

        江宁点头:“一切的历史事件都是通过人物推动的,搞清楚了人物,那这一些事件也就清楚的多。同时,人物也比之事件更为让普通大众接受。”

        这其实也是文学最为核心的内容。

        不管是史书还是文学,都是围绕人物。

        “江宁老师,我有个问题。”

        “江宁老师……”

        这一晚。

        江宁与一众宋史研究者聊得很晚。

        如果不是第二天江宁准备搞直播做一期宋史直播,说不得这一些研究者得拉着江宁决战到天亮。

        ……

        “江宁老师,听说您加入宋史研究协会了?”

        “我去,昨天刚加入的,你们怎么知道的?”

        “我们也不想知道啊,你看,有好几个宋史研究者将你入群的消息发到了快抖上。一下子,就因为这个,他们涨了好几万粉呢。”

        “噗嗤……”

        江宁泪流满面。

        没想到,这些家伙竟然拿自己蹭了一波流量。

        不过江宁也没觉得什么。

        大家都是玩快抖的,不蹭白不蹭,换成是他,他也蹭。

        “江宁老师,您这是准备讲宋史了吗?”

        “宋史话题太大,我只准备讲宋朝的那些人。”

        “宋朝的那些人,这个题目好,我喜欢。江宁老师,您准备讲谁,宋太祖吗?”

        “太祖皇帝大家都知道,有啥好讲的?”

        “那讲一众宋朝知名词人,我最为喜欢的就是这个。”

        “他们啊,自然是会讲的。不过,我要说,除了这一些知名词人之外,其实有一些不知名的词人,他们同样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经历。比如,今天我想讲的这位,刘过。”

        “刘过是谁?”

        “刘过是南宋时期一位词人,字改之,对,他与杨过的名字有一些相像。”

        “杨过是谁?”

        “杨过是……呃,这个以后会讲。今天我们讲刘过,刘过其实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在南宋词坛,一直普普通通,即没出名过,也没有做过什么官。甚至,他过得还比较清贫。据说他四次中举而不第,终身是为布衣。不过,虽然刘过没有做过官,但结交的都是一些名流。比如像辛弃疾,陆游……他们。”

        前世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过。

        人们知道这位人物,只是因为有一些宋人笔记当中提到刘过。

        虽然江宁知道。

        不记载刘过太正常了。

        他一没当过官。

        二没做出什么像样的事迹。

        记载他做什么?

        可是。

        在江宁眼里。

        有的时候,这一些普通人的人生,或许才更为真实。

        “据说,辛弃疾在浙东为帅的时候,刘过慕名而来欲结交,门房见刘过只是一介布衣,势利眼发作,坚决不让其入内。刘过愤然与门房争执,辛弃疾听见声音召门房问话,门房不免加油添醋地说刘过是非,辛弃疾大怒,本想将刘过逐走,幸而此时陆游与陈亮在侧,二人把刘过大大夸奖一番,说他是当世豪杰,善赋诗,不妨一见。

        辛弃疾这才让刘过进来,问:“你能写诗么?”刘过说:“能。”这时席间正上羊腰肾羹,辛弃疾便命他以此为赋,刘过笑道:“天气太冷,我想先喝点酒。”辛弃疾赐酒,刘过接过,大口饮尽,一时手颤,有酒液沥流于怀,辛弃疾就让他以“流”字为韵。

        刘过随即吟道:“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

        辛弃疾闻之大喜,忙请他共尝羊羹,宴罢后还厚赠他不少财物。

        后来辛弃疾在京口为官,一日大雪,辛率众幕僚登多景楼观雪景,刘过出现时的模样很魏晋,敞着衣襟,穿着拖鞋,懒洋洋地就来了。辛弃疾觉得刘过太不注重外表,想为难一下刘过,便命刘过赋雪,并以“难”字为韵。不想刘过张口即吟道:“功名有分平吴易,贫贱无交访戴难。”辛弃疾赞叹不已,自此厚待刘过。”

        当然。

        这只是其中的一件趣闻。

        “但事实上,刘过的一生过得都比较清贫。毕竟,他一没功名,二也没有做什么生意。生活上,都是靠依附一些知名文豪或者是大将。如果刘过很有才华,这也没有什么。短暂的依附,迟早会出人头地。但刘过才华一般般,可能吃食方面不太愁,但并没有做出太多的事迹。”

        “随着年纪渐长,以及他依附的名人相继离世,刘过开始漂泊各处。一次,他来到了年少时候曾经到过的安远楼。登上安远楼,看着远方的美景,以前种种回忆涌上心头。随即,刘过提笔写了一首《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一边讲。

        江宁一边拿出纸与笔,赋词于上。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是的。

        有的人一生可能没有做出什么事迹。

        但一首词,却令他名垂千古。

        如之前写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青梦压星河】的唐珙。

        又如现在的刘过。

        不为其他。

        就为他最后这一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是啊。

        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

        看着前方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不经想着,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

        可惜我眼前满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

        我想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

        但……

        却再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了。

        而我,也不是当初那一个刚刚来到安远楼的少年。

        如此。

        也就,算了吧。

        “刘过写完这一首诗之后,宋人笔记当中再也没有了他的记录。”

        这便是刘过的一生。


  (https://www.dulixs.com/du/2924/117723536.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