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 第22章 扬名四海。

第22章 扬名四海。


第22章  扬名四海。

        【朱棣迁都也说了这么久了,再讲讲他的另一项伟大事业吧】

        神迹中的背景变幻成了一望无际的蓝。

        【朱棣在位时,海上贸易可不兴盛,大名鼎鼎的郑和七下西洋就算在他的主持下。】

        【永乐三年,朱棣命令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说到郑和一生也是颇具色彩。】

        【他在明军攻打云南时被抓,随后入宫成为了太监,在靖难之际被朱棣赏识。】

        【他也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郑和船从苏州到福建,从福建开始了西洋之行。】

        【据明史记载,郑和的这支舰队共有二百四十余只,配备有两万多人,郑和本人乘坐的主船更是长四十四仗,宽十八仗,可容纳千人。】

        【郑和下西洋,带了一船战马,同时运输草料,一船粮草、一船淡水用于海上消耗,外加大小战船,这支分工明确的船队让郑和在海上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

        汉朝,元朔元年。

        刘彻满眼热烈:“来人,召楼船官,工部等人速来见朕!”

        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了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漕运可以说成本太大,难以短时间内完成。

        可海上贸易却是随时可以,只是曾经没有大力发展海兵,只想着北伐匈奴,却忽略了最能赚钱的大海。

        他要为大汉训练出最强的海军,建设无敌的舰队,让大汉之名扬名四海!

        【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洋,自福建五虎门开驾至占城、爪哇,入印度洋,经锡兰山,继向西北,到古里返航。据说他曾在古里留下石碑,彰显大明地域等文字。】

        【永乐五年,第二次下洋开始,航路与第一次基本相同。带去诏谕赍赐,带回珍宝异石、珍禽异兽。永乐七年回程之际立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第三次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

        【第四次从永乐十一年十月到永乐十三年七月,又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霍尔木兹。】

        【第五次从永乐十五年秋到永乐十七年七月,与前次航线相同,但又另分一支船队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等地。】

        【第六次也是朱棣最后一次下令出海,后二十二年去世。而在他的太孙登基后五年,郑和才迎来他的最后一次航海,也在这次出行当中病逝。】

        ——

        明朝,洪武十三年。

        大殿里已不复之前的沉闷,未来的大明在朱棣手中可谓是万国来朝,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朱元璋在乎的可不是这些:“区区未曾教化的蛮夷,还不如北方的游牧民族,有何欣喜的?如此失态!不过是为我大明锦上添花罢了。”

        他在乎的可不是有多少人来朝拜,他看到的是大明在海上航行能带来多大利益!

        <div  class="contentadv">        即便如此,朱棣脸上的笑容也没有下去,或者说他们有可能看到的未来如此繁华怎能不让人开心?——

        永乐十六年。

        朱高炽和朱瞻基可没有看思考航海有多大收益了,他们眼前完全被二十二年所占据,因为朱棣在这一年逝世!

        他们两人担忧不已,朱棣本人却是丝毫不慌张:“我这不是还有好几年可活么,大惊小怪的,我也不求自己长生不老,那都是骗人的,我只希望你们能把我大明带上一个新高度!”

        他很清楚那些丹药,方士有多少水分,往日的大秦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也知道,自己年轻时总是带兵打仗,最近已经感到身体衰弱了,却不曾想还能活足足六年,已是心满意足了。

        【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为了经济发展,实际上郑和后几次下西洋时,国家财政就非常紧张了,可顶着如此大的压力也要进行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郑和已经摸清楚了亚洲周围近乎大部分的地图,这在当时乃至往后几百年都不曾有人能突破。】

        【有了地图只是基础,朱棣的目的是建立海外大明的藩地,更重要的是以此来建立长期的稳定海外贸易,他的成果也是显著的,诸多藩地纷纷成立。】

        【在郑和之后,明朝政府却再无西行。原因也有后世大多皇帝没有朱棣的能力,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已是筋疲力尽,出海欲望不高。】

        【可主要原因还是私人出海,明朝虽然一直在施行海禁,可到了明朝中后期,各个海边利益集团已然成群,形成了不小的规模。】

        【他们开始向政府扩散,私自出海,隐瞒不报,不交税收,更是偷偷收纳海外人口,进一步加强对海外的掌控!】

        这段话无疑插在了无数皇帝心窝子上,一下比一下狠!

        私下敛财,分化朝廷权力,最后还私自养人!

        这是要干嘛?

        攒钱养人,是要造反吗?——

        明朝,洪武十三年。

        所有人彷佛懂得看到了朱元璋眼里的火,那手掌与杯子紧密接触发出的嘎吱声让大殿里没有人敢抬头。

        冷漠又死寂的声音充斥着大殿:“清点沿海地区的官员,我要最快拿到一份最完整的名单,此外,沿海富商家族上下三代以内,不得入职官员!”

        “此外他们的地皮私户数量皆如实上报,尤其是每年的出海次数、收获,有弄虚作假者,无需上奏,满门抄斩!”

        ——

        明朝,永乐十六年。

        朱棣对一旁的朱瞻基说道:“这利益永远是分配不均匀的,总有人想掀桌子,我们明朝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保护桌子的存在。”

        “谁敢动,就让他再也动弹不了!该放时可以给他们放出去,但该收时也必须收回来,否则就换人来,我大明贤才无数哦,不缺他们!”

        ——

        宋朝。

        赵匡胤已然有些绝望,北伐之事还不曾结局,未来的不孝子孙更是无法触及,如今又来了海运的权力,宋朝想要做大,必然面对一群地方势力的反扑和周围国家的觊觎。

        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对海运的掌控,虽然离的远却还始终在皇帝手上?都是问题啊!这不是他一代人能解决的啊!


  (https://www.dulixs.com/du/2888/117288041.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