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三代皆为名将。
推荐阅读:季汉刘璋 大明:我为天下师 没人比我更懂穿越! 我在现代创建钦天监 雾都道士 道长别打了,大道都快磨灭了 斗罗:武魂锤石,无限叠加被动 她拿了修仙炮灰剧本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轮回者刚退休,又进惊悚游戏?
第40章 三代皆为名将。
明朝,永乐十六年。
朱棣作为马上皇帝自然对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有所了解。
对于此次战败他早就分析过。
还给朱高炽和朱瞻基讲解:“这次北征当中,曹彬压不住手下的将领其实也并不全是他个人因素,还有一方面是五代遗留下来的问题。”
朱瞻基的小脸似懂非懂的点头道:“当初灭南唐的时候,宋太祖给予了他尚方宝剑和特命,而如今没有则很难压制住。”
“同时,大明的文官虽然有些隐患,但没有像宋朝一样形成一方压倒的局面。”
朱棣点点头说道:“虽然要保证朝廷势力的平衡。但也要明白,不能以损伤一个王朝的实力来达到平衡,对于一些信得过的将领、文人多一些信任和支持也无妨。”
【宋军东路的战败造成了整个格局的变化。为了防止西路和中路军队被包围。自然是要紧急撤出辽朝境内。】
【赵匡胤也明白这一点,也是这么做的,可皇太后没有想到吗?】
【她自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当即决定集中并优势兵力,全速前进。】
【辽朝将领耶律真更是率领一万轻骑主动出击,中路军队路线短很快就安全撤回。而较远的西路军则没有那么好运了。】
【他们本来就是辽军的第一追击目标,还接到了掩护云州、应州的的居民内迁的命令,撤退速度是一降再降,最后还是被辽军抓到了尾巴。】
【最后,杨业认为辽军乘胜追击,势不可挡,不宜正面交战。可先将民众迁徙,军队到峡谷谷口驻守,骑兵在中路声援,震慑辽军,让宋军和百姓安全回归。】
【这个想法有很大的可行性。可却遭到了监军等人的反对,在他们看来应当直奔雁门,认为杨业领精兵数万,却不敢直面辽军。是贪生怕死之徒。】
【而作为西路军主帅的潘美,此时沉默不言。这与他熟知军事的风格相违背,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沉默?】
——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觉得这一场北伐打得着实滑稽可笑,自己许多信赖的将领如同约好的一般,纷纷出现各种意外。
潘美也是自己手下的一大名将,打过数场重要的战争,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杨业的想法是正确的?但他又为什么要沉默呢?
一旁的赵德昭想起来了:“杨业,此人是北汉的著名将领,可能之前赵光义攻克北汉顺势收复了他,此人也是一名虎将。”
——
明朝,永乐十六年。
“你们可有什么察觉?军队的监军是必不可少的,可我大明派出去的人和他们不一样,我是派的宦官,而且人选是仔细斟酌对军事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可不是是宋朝那种,越权专断之人。”
朱棣再次给自己的子孙开着小灶。
朱瞻基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继续问道:“爷爷,那潘美究竟为何没有采纳杨业的建议,反而放纵监军这些人的行为?”
朱高炽站出来了说道:“潘美作为早已成名的猛将,自然不会妒忌贤能之人,恐怕是宋朝监军的权利可与主帅抗衡。潘美知道抵抗不了监军,只能沉默不言。”
【杨业很清楚自己此时面临人生两难的选择。若是听从监军等人的说法,自己必然兵败,无疑战死沙场,或者因战败而被治罪】
【倘若违抗将军等人的命令或许不一定大胜,但起码自己会活下来但回朝之后必然会因违抗军令而被治罪。】
<div class="contentadv"> 【杨业思考了一个晚上,最后决定还是听从命令。但绝对不会去做无意义的赴死。】
【他希望做到两全其美,在绝境中博得一线生机。于是恳请美在峡谷两侧埋伏强弩步兵接应。等自己引诱辽军过来,实现围剿。】
【潘美大手一挥同意了杨业的请求,可就在杨业领兵离去没多久,监军等人登高遥望没有见到辽朝军队,自认为是杨业将敌人击败,自然有些坐不住了。】
【倘若是杨业一人将辽军击败,那他们岂不是白忙活一趟?】
【于是他们便不想遵守原来的约定,直接离开了。而此时作为主帅的潘美再一次没有拒绝监军等人的指挥,听从他们的命令。】
【只可惜当杨业引诱辽军到达后,不仅没有迎来支援。反而被辽军重重包围最后誓死不降,绝食三天而亡。】
【监军撤退中得知消息后也没有前往救援,而是径直撤退了。】
——
宋朝,开宝元年。
赵德芳已经是目瞪口呆:“这,怎能如此行事?”他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
你以为功劳是人家的就直接走了。
发现没有打过还不回去救援。这到底是害怕打不过辽军?还是直接抛弃了杨业,将其当做拖延的方法?
一旁的赵光美摇了摇头,他已显然已经看出了问题的本质。无论是与杨业的争执、还是撤离、又或者是不回去救援、乃至曹兵压不住将领这些种种,都不是他们的能力问题,而是他们在争功。
这其中的问题可就大了去了,士卒们不懂也就算了,可武将们不可能不懂,只能说是不在意。
倘若没有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斗的理念,而是为了争功,为了荣华富贵,那么只要有功劳,就可以不将主帅放在眼里,可以不管正确的建议,可以不顾同僚的生死。
甚至宋朝的覆灭又如何?
赵匡胤沉默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们讨论。
他在的时候,这些骄兵悍将们纷纷听从他的命令,为了大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没想到到了赵光义时期,居然紧变成了那样!
他只能长叹了一声。
【杨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等人继承祖父遗志,忠诚勇敢,守卫边疆,屡立战功,后世便有了杨家将的说法。父子孙三代皆为名将,智勇双全,号无敌。】
【杨业的情况传回京城,赵光义痛惜不已,追赠为太尉,封其长子为崇仪使,并给予了其家人大量补偿。】
【同时将让杨业沦落到孤军战死局面的主要责任人监军王冼乏为庶人,流放到荆州。主将潘美不作为,官职降三级。】
(https://www.dulixs.com/du/2888/117288022.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