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 第99章 这岂不是又一个国中之国?

第99章 这岂不是又一个国中之国?


第99章  这岂不是又一个国中之国?

        汉朝初年。

        刘邦摇头晃脑,嘴里发出一连串不明意味的声音。

        南诏?

        不就是刚刚李世民打外族的时候,吐蕃族旁边的那个?

        方才神迹当中早已出现,地理位置如此近的情况下,唐朝不可能没有进行处理,无论是他主动臣服,还是被唐朝武力使其屈服,总之短时间内必然不会起别的心思,为何会突然间想要攻打南诏?

        必然是唐朝边境出了问题!

        【杨国忠被李隆基再度任命,继续处理这件事。】

        【他贪图军功,为了摆脱自己的罪责,减少裙带关系带来的影响,将这种战败不断修饰,意图掩盖曾经失败的事实。】

        【随后他决定继续征讨,便开始强制征收普通百姓。】

        【李隆基之所以会决定征讨南诏,主要是由于当时南诏的首领格罗芬起兵攻破云南夺取了集縻州。】

        【然而格罗芬此人之所以明知唐朝是强盛时期却还敢起兵的原因,不是以往那些失了智的小国的种种妄想,而是当时云南的太守张宇坨,侮辱南朝妇女,敲诈勒索南诏的诸多百姓,纷纷对其搜刮钱财。】

        【而南诏国的国主格罗芬向朝廷多次进言,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复,最后忍无可忍,起兵反抗。】

        【同时,这种事情在当时的唐朝并非仅仅是个例,唐朝边境诸多将领渴望军功,但又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于是便开始不断的挑衅边境的游牧民族,企图逼迫对方起兵,自己再以合适的理由出动,从而得到功劳。】

        【因此,在边境问题上,李隆基决定。】

        【一:改革兵制,尽可能缓解土地兼并等问题。】

        【二:改革兵制,倘若土地问题解决不了就算了,让后世人操心去。】

        【三:两手一摊,继续享乐。】

        ——

        宋朝,开宝元年。

        “之前贞观之治,李世民终究走的太早,均田制留下来的隐患终于是爆发了!”赵匡胤一边摇着头一边叹息道。

        这种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唐朝人口达千万余,而土地始终只有那么多,疆土的扩充怎可能比得上人口的增长!

        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人口和土地的冲突问题。

        而且,这种问题随着时代越往后,就愈发的严重!

        赵光美补充道:“倘若此时唐玄宗尚未沉迷于享乐,依旧励精图治、赫赫业业,就算解决不了此问题,这唐朝恐怕还能强盛好几代。”

        赵光美同样有些惋惜,毕竟唐太宗对唐朝的贡献着实很大,为唐朝打下了如此好的基业,唯一可惜的就是走的太早,倘若唐太宗能再带领大唐几年,说不定均田法就有了合适的改良!

        再说,后面还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若是一直政治清明,恐怕唐朝百姓也能再安居乐业上百余年。

        ——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按下了选项二。

        <div  class="contentadv">        【唐朝的均田制由于越发增多的人口,和始终不变跟不上人口增长的疆域面积,彻底的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难以推行。】

        【再加上此时唐朝的疆域范围过于广大,然而通信手段却依旧落后,导致驻守的人数和时间大大提升。】

        【唐朝建国以来的府兵制度,此时已然被社会所抵制,诸多百姓纷纷逃入大山,士兵们纷纷逃回乡村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李隆基决定开始大力征召士兵,作为自己的中坚力量。】

        【开元十一年,在同、京兆、福等诸多州府招募府兵和白丁为自己的士卒,即长从宿卫。】

        【这些长从宿卫也被称为“长征健儿”,不仅承担着京城的宿卫,同样也在边疆镇守,是随时准备抵御外族入侵的常备军队。】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下令,让各节度使可按照防务需求,自行定制征兵名额,开始自行招募士卒。】

        【随后第二年,又以人数过多为由,将诸多非长从宿卫的人全部遣散,至此,边防重镇的手下全成了被招募而来的“长征健儿”,同时节度使也拥有了自行招兵买马的资格。】

        ——

        唐朝,贞观年间。

        看看李隆基干了什么?

        一顿操作下去,让敌方的军队就剩长征健儿的士兵了,也就是说府兵出身的士兵尽数消失!

        至此,节度使们彻底手中彻底只剩下了无比听话的长征健儿!

        李世民等人此时也是纷纷目瞪口呆,虽然神迹当中大唐的疆域着实广阔,书信终究局限住了,有很多难以管理的地方,因此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四处扩张了,只懂占地盘不懂治理地方也是不行的。

        可李隆基这一番操作,可不就是相当于把自己的兵权不断给分化、减小,然后再把自己的兵权地方兵权彻底下放给了地方!

        他已经完全明白了,日后节度使为为什么会发生叛变了,军权在手的他们还有什么不敢的?

        这是他如今尚且知道的事,李隆基日后是否会把地方的财政之权也交给那些节度使还是一个未知数。

        倘若他未来真的那样做,那与之前隋朝时期的邢台,或者说大邢台有何区别?

        这岂不是又一个国中之国?

        边疆和中央又该如何区分?

        政策又该如何统一执行?

        地方和中央发生冲突后又该先维护哪一个?

        节度使得到如此之多的权力,能不野心勃勃的造反吗?

        【募兵制的士卒大多终身从军,且父子相承、兄弟相承,在这种情况下,长此以往,这些士卒们便出现了只知其首领而不知天子的情况。】

        【节度使也慢慢的将守军打上了自己的标记,变成了自己的私军。】

        【而早在李隆基之前,为了能够时刻给开疆扩土的将士们提供粮草,边防军就已然开始存粮。】

        【然而当时的粮草调动之权仍在中央手中,可随着唐朝的对外作战愈发频繁,边军人数的不断增加,粮草运输的压力自然逐渐增大。】

        【于是,为了保证边关将士们的补给充足,中央又将边境的财政权力、粮草调动权力以及盐的运输纷纷交给了节度使。】


  (https://www.dulixs.com/du/2888/117287961.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