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 第204章 让人着迷的文化底蕴

第204章 让人着迷的文化底蕴


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

  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

  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

  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

  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

  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

  839年10月得风疾。

  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

  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映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

  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坊宅园  ,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

  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

  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

  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

  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

  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

  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盐官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

  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

  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

  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

  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彰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

  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词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

  如果说李白、杜甫上榜是民之所向,曹植、王勃上榜略有争议,苏轼排名太低让人遗憾,那现在白居易上榜就是最大的争议了!

  此刻的弹幕已经吵的炸锅了!

  弹幕:

  白居易凭什么上榜?他有什么资格上榜?无论是才气、品德和影响力,都根本没有上榜的资格!

  人家白居易都不能上榜的话,难道要把位置让给你么?

  我虽然没有什么才华,但是比白居易有才华的人有很多!

  知道老白为什么能上榜么?人家高产啊!量变引起质变,再怎么没有影响力也能变的有影响力了!

  白居易的诗虽然远不如李白、杜甫,但还是有些名篇佳流传的,也不全是通俗易懂的类型,有一些还是比较有哲学深度的!

  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

  压不了,这首诗完全是吹出来的!

  那是你的文化底蕴不够,这是公认的孤篇压全唐!

  我是文化底蕴不够,可我就是不认可春江花月夜能够孤篇压全唐!因为我不会背!我不会背的诗能有什么影响力?在我眼里,还不如咏鹅!

  你还别说,人家咏鹅的文化底蕴并不低!那可是骆宾王七岁时候作的诗啊,我敢说华夏数千年来,能在七岁之前超越骆宾王这首诗的大文豪一个也没有!

  那可是骆宾王啊!如果不是因为兵败,人家的成就应该远超李白、杜甫!

  不可能吧?骆宾王好像只有一首咏鹅传世啊?他的成就怎么可能超越李杜二人?

  人家的志向不在文坛,人家文武双全,家世背景和能力都是极其出众之人,综合素质极其强悍!李杜二人真的比不了啊!

  既然他这么牛逼,为什么没有上榜?为什么还会兵败?天才不应该像霍去病那样直接开挂横推么?

  兄弟,你这是抬杠啊!难道你不知道骆宾王的对手是武则天么?天才遇上天命还是得避让啊!

  呃,骆宾王是被武则天弄死的?这事儿我是真不知道啊!

  骆宾王有没有被弄死并不好说,史书没有相关记载,不过根据我个人的推测,他应该没有死,毕竟是天才级别的人物,即便不能成功,也可以隐姓埋名的过日子。

  别说骆宾王了,还是说说白居易吧,现在这么多人都不支持他上榜,真不知道这个榜单是怎么排的?

  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骆宾王更应该上榜,反正我个人是不喜欢白居易!

  你不喜欢有人喜欢,人家老白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可是长篇叙事诗文的巅峰,就算是李杜二人也比不了啊!

  不就是写的长么?又不是什么高质量的诗文,论质量还得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人家曹植的洛神赋也不差啊!

  洛神赋是千古第一赋,滕王阁序是千古第一骈文!

  那么问题来了,赋和骈文是同一种类型么?我怎么感觉都一样?

  还是有些差别的,赋更加久远一些,骈文更加工整一些,就像洛神赋就没有那么多的工整对仗,而滕王阁序就比较朗朗上口。

  如果是这么看的话,确实是曹植的才气更高一些,毕竟人家是不经意之间的工整对仗,王勃的滕王阁序多少有些刻意,当然我可不敢有贬低滕王阁序的意思,毕竟就算是刻意工整对仗,也很难写出这么震撼的骈文啊!

  他们都说杜甫一生都在追李白,李白却爱着孟浩然,孟浩然又很中意王维,王维偏偏崇拜杜甫,这个关系真是让人头疼啊,呃,对了,我说了这么多,好像和白居易没什么关系?

  ……


  (https://www.dulixs.com/du/28270/123253.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