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圣君
推荐阅读:契约老公:强宠娇妻入骨 异界召唤之武镇天下 四合院之俗人一个 没人比我更懂穿越! 北宋:摊牌了,谁说我赵祯没儿子 软萌崽崽在年代文躺赢 带着商城穿七零 斗罗:武魂锤石,无限叠加被动 斗罗:蓝银草?草! 我的世界双穿门
第474章 圣君
阿鲁台顺利完成了这次出使表降,但是他带回去的却是事关整个鞑靼族群生死存亡的抉择,当汗廷知道大明的要求之后,所有人全都怒了,但是在阿鲁台详细介绍了此行所有见闻,还有许良曾经劝说自己的那些话语之后,他们又都沉默了。
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鞑靼似乎没有什么拒绝的权力,草原曾经是草原人天然的庇佑,每当气运不济的时候他们只要退回大草原的深处,华夏王朝也就拿他们无可奈何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明不需要其他东西,只需要往草原修建铁路步步推进,原来漫长的进攻后勤线也变得轻松起来,他们完全可以这样一步步挤压鞑靼的生存空间。
他们不得不承认,若是真的和大明顽强对抗恐怕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认清现实的他们最终不得不认真考虑起大明的两个选择,汗廷的大小贵族也对此分为了两派,一部分人想要西去搏一搏未来,另一部分人则是想着反正都是效忠别人,那效忠本雅失里这个愣头青还不如效忠大明皇帝呢,能得个大明爵位享乐一生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
毕竟阿鲁台转述大明繁华娱乐的市民生活可是让他们心动不已,若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过日子,不比累死累活跑去那什么欧洲拼命来的舒服?
于是当这个议题出现之后,鞑靼汗廷一连好几天都是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两派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不想服从对方,针尖对芒麦的情况下火药味一下子拉满了。
阿鲁台看到这样的状况也是无可奈何,大明光是动动嘴皮子给出两个路线就可以分化鞑靼,这还谈什么拒绝啊,这要是再面对大明的进攻,他很怀疑汗廷的这些人会不会第一个宰了自己和本雅失里去邀功.
当真是亡国之相难以逆转,鞑靼只能在别的地方才能找到再获新生的机会。
所幸两边吵到最后到底是吵出来了个结果,既然谈不拢那就干脆分家,愿意归附大明的就去大明受爵,不愿意的就带着自己的部族随同鞑靼汗廷一同西去,决定做出来之后阿鲁台就派出使者与大明进行通报,而鞑靼本部也在进行着西迁的准备工作。
草原这些年挨了朱元璋不知道多少次胖揍,后来又让蓝玉打了个大捷,再加上自己内部的倾轧,还有耿炳文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一路到了今天他们的战斗力已经折损相当严重,而这次鞑靼西迁免不了要壮大自己实力,再一次征集士兵在所难免。
而这一次下来就几乎要把草原各个部族的青壮年人口全都抽干,这也是草原最后的一点元气了,他们要靠着这口气在欧洲为自己博一条命。
惹不起大明,那就只能躲了,去欺负欺负西边的欧洲人应该问题不大,匈奴人和先祖都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
征集筹备大军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草原这最后一口元气给了鞑靼汗廷最后的近二十万大军,这已经是近乎竭泽而渔的一种征兵力度。
他们已经想好了,留下来的普通妇孺幼童只需要完成族群繁衍的任务就行,如果大明真的能够与汉人一般对待他们,那他们以后也不需要再重新拿起刀兵,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汗廷自己将带着族群最旺盛的火种,在遥远的西方重新点燃,或许本为一家的他们永远也再没有合流的机会了
一个多月以后,鞑靼汗廷得到了明廷的回复,所有事情全都了结,他们就离开了这片他们繁衍生息千年的土地,然后沿着先祖成吉思汗的足迹重新追寻荣光,往后几十年里这一支鞑靼族群彻底消失在大明的历史当中。
草原上的牧民们则是悲伤的唱着民谣,他们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儿子、父亲,而这意味着他们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变得更加弱小。
<div class="contentadv"> 好在不久之后就有大明委派来的县令、衙役、军队接管了他们,然后带着他们在一些位置良好的地方聚居建城,让他们有了指引和安定。
在这一年大明的版图得到空前的扩张,朱标仿照盛唐在大草原设立三个行政机构,分别是安东布政使司,安北布政使司,安西布政使司。
不同的是大唐的都护府并不作为直接管理的行政机构,都护本为“监察保护”之意,真正治理这些地方的还是本地民族,而布政使司则是不搞那套羁縻统治直接自己直接管理了,所有官员直接由皇帝和朝廷任免,实现对地方的完全控制。
大明之所以那么大方让鞑靼汗廷把青壮都带走,也是考虑到这样便于大明后续的直接治理,所以整个草原从鞑靼交接到大明手里的过程非常顺滑,几乎是无缝对接。
当然草原很大,而游牧多是逐水草而居,实际上大明没办法完全掌控那么广阔空荡的草原,但他们只需要在草原建立一些足够大的城市,牧民们自然而然会依附过来,久而久之也就会习惯于新的秩序。
而这样程度的开疆拓土在华夏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无论在任何朝代都可以作为武功来大书特书,大明自然也不例外。
花团锦簇的文章解缙最擅长不过,官场历练数年的他也比以往更加圆滑不少,吹起皇帝来那是一套连着一套,就差没把朱标吹成千年一遇的圣君了,在他的笔下朱标那是直接可以和唐宗汉武比较的皇帝,虽然吹的很用力,但要看朱标的成绩好像也不怎么过分。
吹捧皇帝的报纸一期接着一期,难免带起士林百姓对朱标的赞颂之声,朱标的声望也在这一年达到了最顶端,彰显武功永远能给百姓最有力的刺激。
而且百姓们对朱标也是真的崇敬,如果说朱元璋还有一些明显的缺点,那么朱标无论是在官员还是在百姓眼里,都几乎是完美的圣君了。
新皇帝这几年文治武功成就实在是太多,百姓的生活都受益于工业化变好了起来,虽然目前这种好得程度还比较有限,但已经足以让百姓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出意外的话,或许大家都能迈入一个充满了美好的时代.
(https://www.dulixs.com/du/2744/117290445.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