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贞观俗人 > 第1413章 托孤、垂帘、复辟

第1413章 托孤、垂帘、复辟


  双手握着半杯温热的参茶。

  皇帝长呼了口带着渤海道长白山百年老参味的热气,眨了眨眼睛,全身似乎又暖了起来。

  精神也好了许多,不再那么无精打彩总是想瞌睡了。

  秦皇后拿了一个天鹅绒的松软枕头贴心的放到了皇帝的背后,让皇帝能够靠在榻上更舒适一些。

  御榻前。

  东台右相来济、西台左相上官仪,还有中台的左匡政裴行俭、右匡政贾润甫,玉堂阁老崔敦礼、凤阁计相李敬玄、鸾台左执政程处默、右执政牛建武,宪台肃政赫处俊,天官尚书刘祥道等分列左右,分别向皇帝当面奏报各衙情况。

  皇帝的病情太过严重,御医让多休养,但今天皇帝还是特意传旨召见这中枢诸衙的长官大臣们,已经有了几分托孤之意。

  皇帝在正旦颁布诏令,更改官制,也是一番要大展拳脚的态势,但如今显而易见,皇帝也知晓自己情况不妙。

  龙朔新政,如果连龙朔天子都没了,又谈何龙朔新政呢。

  原翰林院大学士承旨崔敦礼,如今新官制下翰林院改名玉堂,做为太后的舅父,七十多岁的崔敦礼也是三朝宰相,“请圣人安心休养,朝廷军政事务自有臣等尽心处理。”

  皇帝手捧着茶杯,目光从一众宰执们身上扫过,最后直接道,“朕悔不当初,万不该听信奸邪术士之蛊惑,服用那丹药,如今大错铸成,悔之已晚。”

  “不说那些了,你们也不用安慰朕,朕清楚大错已成,无力回天了,朕愧对太师,将来下九泉,也将无颜面对太祖高祖圣祖他们·····”

  “朕要立太子!”

  皇帝一咬牙,露出了坚毅之色。

  “二皇子潞王隆庆,乃朕与皇后嫡次,当立为储。”

  太子夭折也不过五岁,如今嫡次子潞王也仅三岁,可对于病重的皇帝来说,这也是没有选择的事情,他其实也明白,一旦他病危难治撒手而去,这帝王传承可能还会有麻烦。

  趁现在早定太子之位,也是早安全。

  皇帝也考虑过诸子年幼,是不是传位于兄弟,比如皇七弟晋王李弘,那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最后终究还是有几分私心,有儿子谁又舍得传位于兄弟?

  此时殿中除了皇帝和一众相公们,便只有秦皇后在,听皇帝说出这话后,皇后面色复杂,转身到屏风后面,抱出了三岁的潞王李隆庆。

  “二郎,拜见诸位相公!”

  才三岁的潞王李隆庆还只是个天真无邪的孩童,一手牵着母后,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望着一众紫袍玉带的相公们。

  “拜见相公们。”李隆庆很有礼貌的行礼拜见,动作倒是看着成稳。

  皇帝李曌招手,皇后把潞王抱到皇帝面前。

  皇帝揉了揉儿子的头发,现在看到次子,他都还会想起已经懂事的嫡长子,一想到那位被他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居然夭折,李曌现在还心痛的不能呼吸。

  “诸公,拜托了!”

  玉堂阁老崔敦礼也是看的心中叹息不已,上前一步,“臣等敢不奉诏,这便为圣人起草立储诏敕!”

  皇后赶紧让人取来纸墨笔砚,移来一张几案,七十多岁的崔敦礼便在众人面前开始草拟制书。

  东台右相来济,毕竟是政事堂之首,执掌政事笔的宰相,此时也站出来躬身奉诏。

  之前相公们也私下议论过,万一出现最坏的局面,到底该怎么办,是拥立皇帝幼子为储,还是兄终弟及,立皇帝成年的兄弟为储,是否要请太后垂帘听政。

  但现在皇帝的态度明了,皇帝选择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就算只是三岁的孩子,但宰相们这个时候也不能反对。

  毕竟皇帝还活着,哪怕病怏怏的看着喘气都有些困难,但仍是大唐天子。

  他要立的也是自己的嫡次子,秦皇后所出的潞王隆庆,于法理上没有丝毫问题,所以宰相们也无法反对,何况为何要反对呢?

  如今又不是什么国难邦危的时候,要立年长皇弟更能安稳人心,稳定朝局,现在的大唐国威宣赫,就算是年幼皇子继位,有宰相们辅政也不用担心出问题。

  相比起立皇弟的争议,可能引发的动乱,立年幼皇子反而不容易出问题。

  “臣拜见太子殿下!”

  右相来济带头,于是其它的政事堂宰相,凤阁鸾台的计相、执政,玉堂的阁老、宪台的肃政等中枢大臣们,纷纷跟着向皇帝怀里的三岁潞王李隆庆大礼参拜。

  这一拜,中枢相公们便已经正式承认、拥立李隆庆为储。

  这件大事便算定下来了。

  “崔玉堂,你再起草一道诏敕!”

  崔敦礼铺开纸提笔望向皇帝,等候玉旨。

  “诏封尚父、上柱国、安国齐王、吕宋国王、南海宣慰使、弘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太师秦琅,兼太子太师,加太子詹事。”

  皇帝说完,咳嗽了几声,将手中剩余参茶饮完,才又恢复。

  这道旨意一出,没人反对,甚至相公们都觉得该有此事。

  毕竟秦琅那是大唐四朝元老,三朝定策拥立功臣,

  曾相三帝立二皇,

  如今要立新太子,还是托孤之意,肯定得有秦琅的支持。

  太师兼太子太师加太子詹事,这也只是个荣衔,但在此立新太子时,让秦琅来兼这么个衔,象征意义很大。也不需要秦琅入京,秦琅也很大可能不会入京,所以兼这么个衔,也能起到安稳人心的作用。

  “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东台右相、同平章事、荣国公来济,进开府仪同三司、加封司空兼太子太傅,兼太子詹事。”

  右相上官仪进封楚国公、太保兼太子太保,兼太子少詹事,加开府仪同三司。

  左执政程处默加辅国大将军,进太尉兼太子少师,加太子左卫率。右执政牛建武加辅国大将军,进太保兼太子少傅,加太子右卫率。

  ······

  殿中的一众相公们,各有封赏,基本上散阶进一级,爵位也有加封,至少封散国公,另还都授三师三公衔,甚至兼领东宫三师、东宫三少衔,并兼东宫官。

  这样做目的也很明显,皇帝加恩给这些托孤大臣,让他们将来能够忠心拥护年幼太子。

  虽然皇帝这样做,有点滥授封赏,但在病危的年轻皇帝心里,哪还顾的了那些,他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保证自己的皇位能够安稳传给幼子手里。

  顿了顿,皇帝又开口。

  “若朕驾崩,尔等便拥立太子继位登基,尔等皆为托孤顾命大臣······”

  “太子尚年幼,以后还要劳诸位相公多尽心教导辅佐,”

  皇帝似在犹豫,良久,才又道,“朕死后,若太师不肯入朝辅政,便请皇后垂帘听政,权平章军国事。”

  不是请太后垂帘听政,而是让皇后权平章军国事,垂帘听政,这似乎就是刚才皇帝犹豫良久的原因。

  相公们望向皇后,年轻的秦皇后脸上全是悲伤之色,这位尚父、安国齐王和镇国太平大长公主所生的嫡长女,无疑让皇帝很信任。

  在母亲和妻子之间,皇帝最终选择让妻子来听政。

  个中原因,殿中的相公们哪个不是人精,一想就破。

  毕竟秦太后虽是皇帝生母,太子也是秦太后的孙子,甚至秦皇后还是太后的亲侄女,但是,太子才三岁,而秦太后生了五个皇子,其它四子也都还年轻,尤其是晋王李弘,还挺有贤名。

  安知到时秦太后不会有什么想法,让晋王李弘当皇帝?

  这种事情并非不可能,而是大有可能。

  所以就算有万分之一的可能,这也是个隐患,但太子是秦皇后的亲生儿子,她肯定会毫无保留的帮助儿子。

  太后与太子毕竟隔了一辈。

  皇帝一面病危托孤,将年幼太子托付给一众宰执大臣,可却又要让皇后垂帘,这也并不矛盾,毕竟宰执们是外朝相公,而太子太年幼,宫里总得有个代太子决策的人,直到太子将来成年亲政。

  “还有,为便于将来皇后垂帘后听政,与外朝沟通,朕打算恢复宣微院,更名麟台,以宦官充麟台左右使,并设副使数人,总领内侍诸司,承上启下,沟通内外。”

  皇后毕竟是妇人,将来就算垂帘听政,也多有不便,用宦官来与外朝相公们沟通联系自然是最方便的,恢复太上皇所设置的宣徽院,让他们担任承上启下,通传旨意,沟通内外朝等差事,甚至为皇后总领内侍诸司,也是有助于将来特殊局面的。

  右相来济等思索了一会,最终还是奉旨同意了,因为到时确实需要这么一个机构的。

  一切交待的差不多了,皇帝已经精神萎靡,摆了摆手。

  皇后立马召唤御医过来。

  “臣等告退!”

  皇帝点头,“朝堂事务,便都有劳诸公了。”

  崔敦礼也早把几道诏书草拟完成,此时也由皇帝用过印,可正式颁发。

  走出殿门,所有人都明白,又要变天了。

  “右相,刚才在殿中,为何不把调查到的关于南宫的事情奏与圣人?”

  来济叹声,“圣人如今这个样子,这些东西就不必奏与天子了,奏与天子只会让圣人病情加重,更让圣人为难,有些事情,就应当由我们这些臣子替圣人分忧解难的。”

  “那如何处理南宫?”

  来济眼睛眯起,虽然调查到的证据不多,但南宫确实不安份,查到的东西已经足够让人惊心了。

  “眼下这个时候,容不得半点乱子,有些人不甘寂寞,有些人又野心勃勃,总想贪天之功,哼,南宫的我们动不得,但其它家伙难道我们也动不得?他们要找死,那就不要跟他们客气,将他们一网打尽,全都抓起来,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勒停、除名,籍没家产,直系三代尽长流吕宋、编管好了!”

  一边的左执政程处默和右执政牛建武也都眯着眼睛点头,眼中尽是危险的光芒,有人想浑水摸鱼,有人试图想拥太上皇复辟,这种事情,他们这些把太上皇送进上阳宫软禁的人怎么可能容许?

  “右相请放心,这事就交给我们鸾台好了。”

  牛建武也点头,“放心吧,一个也跑不了,狗奴们!”


  (https://www.dulixs.com/du/23138/663803314.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