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家祖左宗棠 > 第320章:世事不太平

第320章:世事不太平


德法两国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场会议的成败。

很不凑巧,法国并无意维持这样的局面,虽然在外人看来,维持条约能够显著降低德国的威胁,但法国同样也很清楚,自己国内的情况并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先且抛开德国最大的利器也是根本的武器——输出革命和理论建设不谈,就论法国如今所面临着的来自极右翼力量的威胁,就绝对不允许法国继续保持这样的武力状态。

当然,法国也并非绝对反对条约,而是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

抛开俄国、意大利这种问题国家不谈,其他国家的发展实际上都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正常节奏,按部就班的进行发展。

虽然这其中的发展,有些国家比较有远见,有些国家比较平庸,但从整体来看都算是中规中矩,只不过是这个特殊时期的平均线。

这段时期中,法国1边修着防线,1边重整武备,同时关注与临近国家的关系,保持与俄国的友好关系,将代管殖民地还给意大利,在中东地区减少对抗等等。

但是,大萧条的影响是巨大的,法国的糟糕的经济措施让红色与极右力量得到了大幅增强,国内越发猖狂的黑色活动与逐渐形成的工人斗争道路给予了法国政府双重压力。

德国人最厉害,也是最根本的武器从来不是他们手中的枪炮,而是他们的理论,是输出革命,大萧条就是这样的1个特殊时期。

德国的恢复未受其影响,反而表现的更好,加快了__主义建设,无论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都远超法国人的意料,也超过了世界各国的预料。

如今的德国正处于第2个5年计划中,只用了不到7年的时间,他们的成就也已经足以震惊世界,在中欧、南欧,即便有英法大力支持各国的右翼政党,底层也不可避免的建立起了1个又1个小组,1个又1个苏维埃。

作为穿越者,又熟悉马恩思想,左念微很清楚德国如今不可能放弃输出革命,苏维埃德国不是他们的重点,只是过渡时期的早期形态,下1步是国家性质的联合体,然后是联合体,这是国家、阶级以及party消亡的必经之路,而其前提是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目标就是建立这样的联合体,而苏维埃德国就是他们的根据地,巩固根据地之后就要出击,就必须输出革命,在帝国主义群强环巳的局面下,不输出革命的__主义国家就会死,因为敌人也是运动的。

当然,建立和维持这样的联合体也非常考验执政者的能力和认识,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至少,对于各国来说,尤其是英法,他们或许不理解其中的理论,但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鹿特丹和约》只是缓兵之计,在合适的时机,甚至不必德国人出手,只要他们的成绩足以彰显其制度与理论的优越性,证明道路的正确,后继者便会前赴后继的迈向那个方向。

1切的内容在这个风险和威胁上都是苍白的,法国人对于大萧条的应对非常的迟缓与固执,至今为止法国依然没有执行法郎贬值等应对措施,经济也谈不上好转。

唯1值得庆幸的是,本位面的法国不用担心俄国人不出力,毕竟他们是苏德的死敌,背叛者比敌人更可恨。

而对于法国的表态,英国自然表现的相当暧昧,英国本身没有什么发展6军的打算,但却不能不为殖民地考虑。

英国本土没有什么保留6军的必要,在裁军期间,英国本土只保留了不到6万人的规模,剩下的都在澳大利亚、马来亚、hai  xia、印度等地。

其中相当1部分并非是纯正的英国人,比如澳新军团,由于澳大利亚的极度缺乏安全感已近乎扭曲的心态,澳新军团在战后得到了保留,并维持在了10万人的规模,对于澳新两国来说并不算小了。

抛开欧洲不谈,印度和东南亚无疑是英国所担心的问题,因而英国提出了两条主要内容,第1是解除对马来亚及hai  xia殖民地的限制,英国人试图进行新的1轮新加坡要塞化,第2则是对德国的限制。

虽然在后者,英法还能够保持基本的同步,但其中和稀泥的意思也很明显了。

对于英国的表现,法国人并不意外,英国人不会意识形态入脑,他们的判断理性,但同样利己,欧战时的表现仍历历在目。

而俄国人则不1样,右翼政府和沙皇政府没有本质区别,而且由于大革命的传播,右翼政府还要进行更多的镇压,其中的主力便是饥荒中的农民与城市的工人。

时常为人诟病的苏联大饥荒在右翼政府治下同样惨不忍睹,与民国政府如出1辙,不统计那就是没有,统计数字自然也模糊不清。

沙皇时期年年小饥荒,十年大饥荒,在右翼政府治下并没有太大的好转,战乱对于生产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在大饥荒开始前的1932年,右翼政府俄国谷物产量6221万吨,而土豆产量则为2548万吨,与战前的俄国相比也没啥进步。

不仅如此,同年,为了彻底剿灭苏俄割据政权,右翼政府又进行了大量的谷物出口。

在两记重拳的殴打下,俄国农民是真的绷不住了,超过4千两百万人陷入饥荒,当然,右翼政府仍不断在宣传,这只是“农业歉收”。

对于此事,中国与德国等国媒体自然会突出报道,而身在大萧条中的美国人也同样冲在前面,对于这些事情,他们总是很乐意,毕竟这是美国,自视为世外桃源的美国。

总而言之,在战后的革命浪潮洗礼下,国际运动得到了显著发展,对于俄国大饥荒的报道让俄国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局面,同时也促使了俄国不惜1切代价彻底消灭苏俄的割据政权。

但消灭苏俄的俄国并没有安心,反而陷入到了新1轮的恐惧中,所以俄国急需外国的支援,英国人1点贷款就可以让俄国人冲锋陷阵,法国人两句话就能将俄国人拉上战车,限制6军的世界对于俄国人来说太过于恐怖,是绝难接受的。

随着德国人否决了法国的提议,这场会议也就走到了终点,法国与俄国直接退出,德国否决了英美的提案,英国表现暧昧,而美国的态度并不重要。

而国际仲裁委员会虽然得以保留,但真正所能发挥的作用,恐怕不比国际联盟多多少,中美英法或许处于不同目的仍不准备主动破坏现行体系,但所能发挥的作用也都被极大的压缩了。

说到底,各家也只能自扫门前雪了。

太平洋地区或许还能算是和平,中国闲庭信步,无意争霸,英国虽心有不甘,但对策也并不急躁,按部就班的布置,中规中矩。

美国6军刚刚裁撤了1轮,罗斯福不仅镇压了老兵的讨薪行动,同时也进1步压缩了6军的规模。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爱国教育,将国旗做成衣服穿在身上都是司空见惯,这1行为如果在大洋彼岸的另1个国家,恐怕会被口诛笔伐,骂得体无完肤。

另1边,仅在会议结束后的不久,俄国就开始了军事改革,但这1轮改革并不成功,5月人党政府试图削藩,对东方面军动手,而结果也可想而知,除了导致1批军官士兵下岗,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中国无意关注俄国,但架不住他们自己脑补,又是被迫害的妄想,又是争夺民族生存地的狂热,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办法也就是对外战争。

当然俄国没有傻到跟中国干起来,与昔年的英俄大博弈1样,最大的方向的战略并没有变化,向西、向南才是俄国的出路,而东方能动就往前动1下,不能动就尽量避免被打,没事也能去英国那里赚个外快。

抽调了1部分东方面军前往乌克兰镇压革命和起义,又重启了几个军政区,安置了1批军官士兵,多少也能算有点作用,保证圣彼得堡还能够对东方进行基本的控制。

与军事改革1同展开的是俄国的扩军,黑海舰队、高加索等地的6军,这些部队的规模都在缓步提高,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或许就给了俄国人1点幻想。

而英法对于俄国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以对抗苏德的力量,至于土耳其,他们并不重要,虽然希腊被赶下了海,但伊斯坦布尔依然叫君士坦丁堡及周围领地,依然是国际领地,在英法的默许下,俄国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尽管是戴着层层枷锁去实现。

除了德国的不断警告,俄国的南下也引起了意大利的警惕,即便俄国人身负枷锁,意大利也绝不允许俄国有半分染指地中海的可能性,而在这1点上,英法又是站在意大利这边的。

俄国与意大利先后扩军,尽管两国的经济状态不佳,1个刚刚结束战争,1个也经历了78年的战争、分裂和混乱,都是刚刚喘上1口气来的罢了。

他们只是挑动混乱的楔子,1锤定音的权力仍掌握在德国手中——

法国人有心无力,他们的预算很难大幅提高,防线不能不修,军队不能不练,军舰也不能不造,站在法国的角度,这些事情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很多事情都能够被外人摸到脉络,并不难预测。


  (https://www.dulixs.com/du/20026/123135.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