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扬锋汉起杨安玄杨佺期 > 第五百八十一章以棉为战

第五百八十一章以棉为战


杨安玄自下邑先前往睢阳,睢阳之战太守徐冲居功甚伟,杨安玄升任其为梁郡、沛郡太守,赐钱五十万。

刘裕率军撤守彭城,宁陵县令唐清逃回睢阳城,当初唐清投降刘裕是为势所迫、保全百姓,杨安玄没有怪罪,温言抚慰,赐钱十万仍命其为宁陵县令。

至于原虞县县令苏实主动降敌,而且为刘裕招降董竣,致使襄邑沦落,杨安玄下令追拿;襄县县令不战而逃,被贬官撤职;一批立功的将士和官吏得到的提升和赏赐。

历时一个半月,杨安玄从睢阳过许昌、襄城、南阳回归襄阳,一路视察民情,考核官吏,嘉奖清正廉洁、处治贪秽枉法;举善旌贤,探问百姓疾苦,询问学庠兴学情况,下令“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

从樊城过江,杨安玄带着俞飞在襄阳北码头登岸。江上船行如梭、樯帆如林,码头上劳工挥汗如雨,一船船货物从船上扛下,从码头扛上,嘈杂的吆喝声充斥耳中。

杨安玄穿着便装,牵着马从船上走下,码头上一片忙碌,没人留意这位便装的雍公。

看着眼前繁忙景象,杨安玄感叹道:“襄阳城有些小了。”

转瞬之间,杨安玄得襄阳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间,襄阳城百姓从一万六千户激增至八万余户,若算上学宫求学的学子、往来的流动人口,整个襄阳城人口超过五十万。

原本的襄阳城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人

口,杨安玄在襄阳城外扩建集市、村镇。北、东两面为汉江所束缚,拓展的空间不大,便城南、城西兴建起屋舍,连绵数十里。

辛何参照建康坊市的规划,将襄阳城南分为十六坊,城西划为十二坊,这才容纳下襄阳新增的数十万人口。

襄阳城西市是最为热闹的地方,西市一扩再扩,已经无地再扩。请示过杨安玄后,辛何在襄阳学宫东侧新增南市,将西市中的书肆、勾栏、粮市、布市迁往南市,缓解西市人满为患、拥堵不堪之急。

随着雍军在战场上取得一个个胜利,看好雍公夺取天下的人越来越多,纷纷前来襄阳购宅置地,襄阳城的地价飞涨,亩地十万钱依旧有价无市。

购地之人退而求其次,襄阳城边的中庐、邔县、上黄、宜城以及汉江北岸的樊城、邓县等地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世家、商贾前来买宅落户的络绎不绝。

策马入城,认识雍公的人便多了起来,不断有百姓热情地与杨安玄打招呼,杨安玄将马匹交给亲卫,步行前往府邸,足足走了小半个时辰。

世子杨愔带着辛何、习辟疆、赵田等文武早在府门外迎接,府门前站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杨愔在父亲身前拜倒,杨安玄扶起儿子,牵着杨愔的手在众佐僚的簇拥下站在府门前向百姓们挥手示意,不知是谁率先跪倒,高声呼道:“恭迎雍公归来。”

雍公府前,近千人拜

伏于地,齐声高呼“恭迎雍公归来”,整个襄阳城都为之震动。这座城池的主人回返,让整个襄阳城一片欢声笑语,普城同庆。

杨安玄回后宅与家人团聚,拜见母亲袁氏,孔氏和阴氏带着儿女拜见他,新媳妇司马茂英跟在小丈夫杨愔的身边下拜请安。

杨愔虽然成亲,但年纪尚小,杨安玄让孔苗告诉司马茂英,等再过几年圆房不迟,让司马茂英跟在孔苗身边学着料理家务。

杨安玄见司马茂英面带凄惶之色,心中暗叹,司马茂英年仅十五岁便离开父母远嫁襄阳,杨愔比她小三岁,还是个懵懂少年郎,还不知如何与她相处,即便孔苗对她甚好,想来司马茂英终觉不安。

前些日子司马德宗驾崩,司马茂英自懂事以来便知皇室被刘裕架空,猜出大伯身死的几分缘由,难免替自己的父母担忧。她嫁于杨家,公公杨安玄与刘裕征战不休,刘裕会不会迁怒于父母。

满腹心事,无处诉说,司马茂英这些日忧容满面,孔苗虽然加以宽解却说不到要点,难解其惆怅。

杨安玄出声宽慰道:“新妇(1)勿忧,刘裕短时内不会为难天子,万一天子有事,愚定会派人相救,绝不食言。”

杨安玄威名赫赫,他说出来的话让司马茂英放心不少,盈盈拜倒谢道:“多谢大人。”

第二天上堂理事,一连忙了三天才将积累的案牍处理完,杨安玄对治下的情况有

了较为清晰的掌握。

与刘裕争战的几大战场,因为司马德宗身死都暂时停战,冬季来临,杨安玄打算到明年再行出兵,不过这一次杨安玄将突破口放在荆州江陵。

江陵郡已然收复,腹胁之忧已解;刘裕退守彭城,已是守势;东莞郡刘道慎防守严密,一时难图;檀道济在益州占着上风,若无兵马支援暂时难以扭转战局。

司马德宗驾崩,司马休之等宗室子弟对刘裕恨之入骨,赵田称司马楚之接连对纪男城发动攻击,司马休之向襄阳请求增兵。

若能夺取江陵,既能解决荆州对襄阳的威胁,又能隔断宁益与刘裕根据地的联系。刘裕主力被牵制在彭城、东莞一带,光靠夏口的兵力支援江陵作用有限。

突破口便是江陵,杨安玄笑道:“天子新丧,不宜出兵,等到来年愚要率军亲征,夺取江陵城。”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雍公稳稳地占着上风,堂上几人皆知若无魏军牵制,从北雍州、司州可调用轻骑、步卒五万以上,要战胜宋军不难。

主公能夺取天下,作为佐臣的诸人自会水涨船高,辛何盘算自己最少能做个尚书,笑道:“各州郡夏粮入库,连年丰收,粮仓储满,足以支应三年所需。”

杨安玄问道:“州郡人口增长如何?”

辛何道:“年前各州郡报来户籍人口,与五年前相比,不算北雍州、北冀州、秦州等地,仍增人口六十七万,其中

四十三万是新生孩童。”

习辟疆满面喜色地道:“主公广施仁德,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新生儿增长迅猛,此乃太平盛世兴旺之兆。”

辛何笑道:“再有十至十五年,治下百姓至少能增加二百万,其中青壮数能多增六十至八十万,届时主公振臂一挥,天下可定。”

杨安玄微微一笑,十至十五年,自己可不想等那么久。刘裕已经五十五岁,若让他老死床榻,岂不少了几分趣味。

不过,刘裕麾下文武众多,对其十分忠心,兵马亦称雄壮,与己军相持并不逊色。

刘裕自身称得上英明神武,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都颇有建树。江南土地肥沃,三吴、荆江之地是鱼米之乡,又从自己手中学去杨家犁、锻铁以及丹火等术,与自己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另外,刘裕掌控建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其加分不少,又与北魏结盟共同抗衡自己,短时间要剿灭他不太现实。

杨安玄问习辟疆道:“习公,愚命你多多收购棉花,不知情况如何?”

当初决定组建义阳棉行,杨安玄就把自己想通过棉花对江南经济施加影响的见解告诉了王镇恶、辛何、习辟疆等心腹,几人都深为叹服。

“已从江南购得棉花五十余万斤”,习辟疆道:“江南一带的棉价涨至五十余钱。另外,淮河一带的棉花价格也涨至四十余钱,购得一百二十余万斤,囤于新息、义阳、南

阳等地,市面上已难见棉花出售,零散的棉花在棉农手中,都不肯轻易出售。愚估计今年的棉衣已涨至千钱,棉布的价格会超过万钱。”

习辟疆购棉的钱粮从辛何手中支出,辛何苦着脸道:“主公,购棉花费金三千八百两,粟米近五十万石,明年再这样收购,怕是撑不下去了。”

杨安玄哈哈笑道:“辛公方才还说粮仓堆满,足够三年支用。辛公莫急,百姓交易以物易物,棉亦可当粮、布交易,囤棉便是囤钱,官府不妨引导、鼓励百姓以棉易粮、易物。”

习辟疆对杨安玄高价购棉之计深为了解,此乃当年齐相管仲曾用此计对付鲁国,后又用此计灭掉衡山国,炒高棉价最终是以棉侵粮,引诱江南百姓弃粮种田,通过种棉破坏田地,最终掘动刘裕根基。

“魏商亦在大力收购棉花,还在暗中求购棉种,主公可要加以限制?”习辟疆问道。

看来魏人已知棉衣御寒的功效,杨安玄笑道:“加紧盘查,让魏商带牛羊战马来换,官府开具易物凭条,若是以钱购置则暂扣棉花,让其用牲畜来换;至于棉种不必限制,但要严禁棉农前往魏境。”

习辟疆点头记下。杨安玄又问道:“愚应允义阳棉行前往江南买地建场,让其暗中招募百姓来雍境落户,不知效果如何?”

辛何一皱眉,道:“过境边卡防守甚严,义阳棉行禀报无法夹带百姓北来。”

杨安玄想起商情司送给他的谍报,冷哼一声道:“义阳棉行倒是一心只想赚钱,商情司禀报义阳棉行捐赠给宋军四万件棉衣,这群人倒是帮着刘裕对付起愚来了。”

习辟疆知道义阳棉行背后有杨安远,甚至还有杨湫等人的身影,没有做声。

辛何怒道:“需严惩这些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徒。”

杨安玄道:“给义阳棉行会首去函,既然义阳棉行能给宋军添置四万套棉衣,便也给我军捐上四万套吧。”

习辟疆提醒道:“今年棉价大涨,来年种棉之人会剧增,主公要命郡县严控棉田数量。”

杨安玄笑道:“堵不如疏,控制棉田数量无非是担心粮田不足,只需郡县能保证税粮不减,一切自由市场调节。若是征缴的税粮不足,唯太守、县令是问,撤职查办便是。”

注(1):最早称呼儿媳为“妇”;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新妇”一词,用来指称儿媳;唐末成为“息妇”,宋时演变为“媳妇”。媳妇一词应从新妇演变而来。


  (https://www.dulixs.com/du/196/122875.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