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穿越大唐:这个安史不太乱罗一李泌 > 第840章 李亨选择硬刚

第840章 李亨选择硬刚


传播内幕消息,尤其还是惊人的内幕消息是人的天性。

    不过这一次凤翔知晓长安惊变与剑南出兵的人将消息散播出去,并不是如往常那样为了彰显自己的高人一等,或是比别人知道的多。

    而是因为这些人比李亨对自身实力的认知要清醒的多。

    出于惊惧想要知道他人得知这个消息时会做出什么应对,或是想从他人那里寻求一丝藉慰,减少一些慌乱与恐惧。

    不过结果却事与愿违。

    听闻消息的人同样麻爪,同样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官军在面对河北叛军的时候,也不是每一场仗都能打胜。

    被寄予厚望的郭子仪更是在上一次收复长安时被叛军打得大败而归。

    而反观辽东,不管与谁对阵,就从来没有败过。

    更为恐怖的是辽东军对胜败的理解与常人不同。

    听夏日驰援长安的朔方骑军回来时说过,辽东军在京西三十里处以两万人马对阵叛军七万人马。

    不但丝毫不惧,更是与叛军打得难分难解,如果不是援军来的早了些,叛军恐怕就要被这两万人马打崩。

    而面对这个结果,那两万辽东军都自认是输了,给辽东丢了人。

    面对这样的敌手,这怎么打,又有谁去敢打。

    如果仔细揣摩,叛军或许与辽东并不是早就勾结到了一起。

    有极大的可能是出于安禄山的死与河北老巢的丢失,让叛军没胆气面对辽东。

    无路可走之下,干脆就降了那边。

    但是叛军这样做倒是能够得活,他们这些唐庭之人所倒了霉。

    现在该琢磨的已经不是如何继续攻打长安,而是要琢磨着能不能守住现有的国土。

    抛开面对的大军,剑南那边的动作也让人感到窒息。

    上皇所发的诏令,意味着要么是看不清状况还在打算着夺权回来。

    要么是剑南已经被辽东所掌控,上皇的诏令是被人所逼而发。

    毕竟罗一曾经在剑南待过,剑南的边军可谓都是他一手扶持起来。

    而不管到底是哪种缘由,对凤翔而言都极为不利。

    再加上李亨对辽东态度上几次三番的转变,看不到凤翔出路在哪,也没有一丝的胜算可言。

    相较于官员的悲观绝望,当这个消息传入军中,则引发了更加可怕的后果。

    如今国内道的十万大军,只有四万左右是朔方军的老卒,剩余的六万都是招募两月的新兵。

    而新兵没经过战阵,胆气本就略微不足,再知道要与辽东对阵,全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这种状况下,倒是没人再闹着要哗变,不过却有不少新兵偷偷逃出大营悄悄潜回了乡里。

    大唐对军队的底层编制,又要求必须是同出一地。

    每一队的军卒要是同乡要么是同县,很少有外人。

    这就造成了一旦出现逃兵,就是整队整队的出逃。

    而且这些出逃的新兵也很鸡贼,逃出去后不敢在家中待着。

    只是露了一面,做了些准备便借着对地势地形的了解,潜入了附近的山中。

    这使得各军派出去抓人的老卒只能望山兴叹,并且这帮对上边不满且失望的老卒也压根没打算真把人抓回去,在各处的乡里山脚下转了转就全都折返回去。

    短短不到十天的功夫,朝堂上人心惶惶,军营里的士气低落的不能再低。

    一时间大半个关内道都被愁云所笼罩。

    李亨对此是气到不能再气。

    这十天的功夫,通过对长安那边的打探,得知了洛阳发下的诏令,叛军只是单纯的换了辽东的旗帜。

    辽东军那边并没有人马进驻长安,只有一支军伍进入了河东,虎视眈眈的盯着京畿。

    并且对叛军的态度也不像是对待友军那样,满是戒备与提防。

    既然是叛军的一厢情愿,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李亨觉得只要将抓紧将长安夺回,他的皇位能够真正合乎法理。

    辽东军军力强盛又能如何,想要反叛可不是光靠有兵就可以,要有正朔以及百姓的认可才行。

    他实在搞不明白朝臣为何都这样惧怕辽东。

    思来想去,李亨认为是仓皇继位,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班底。

    朝堂上大多都是些闻风而来,想从他这里碰运气获取高官之辈。

    对各军出现逃兵,他不相信军营如此严密之地会是因军心生乱而出现了逃兵。

    认为是武人继大军即将哗变后的另一种威胁手段。

    归根结底,是武人集团在趁这个机会对他发难,是对郭子仪被夺职后极为不满的发泄,甚至是通过这种行式来表达对郭子仪的忠心。

    暴怒之下的李亨不但没有在人心惶惶的时刻再次启用郭子仪,更是直接将其圈禁了起来。

    接替的统军人手,李亨认为只有内侍才是真正与他一条心,也只有内侍是真正对他言听计从。

    因此并没从李光弼、王思礼、郭英乂等有威望的将领中挑选。

    而是将李辅国给推了上去,甚至就连鱼朝恩都给塞进了军中。

    并且还传信给抵达河西的西域各国联军下令,务必在半月内抵达凤翔。

    准备大军汇合后,立刻展开收复长安的攻势。

    而这个无视武人被内侍统领引发的不满,以及士气极为低下时依旧选择进攻的安排,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在朝臣头上炸响。

    但是几次劝谏李亨都不为所动,一众朝臣无奈的进行准备的同时,心中也越发的发寒。

    最初劝李亨登位的裴冕与杜鸿渐等人更是生出了绝望。

    只看辽东军没有进驻京畿就能做出辽东与叛军没有勾结之论?

    就不看看辽东对叛军擅自打了辽东旗帜而不闻不问。

    此刻最该做的就是稳住军心,并且硬着头皮与辽东军取得联系。

    辽东军若没有反意,尽量劝其回去或是对叛军动手。

    若是试探出有那个心思,也该明面上大肆嘉奖进行拖延,暗地里做出万全的应对准备。

    直接与叛军开打,就算胜了也是为给辽东做嫁衣。

    更何况此等士气之下,还舍不得往军中撒钱,到时候谁会肯卖命。

    李亨已经不是刚愎自用四字来形容,而是才短思涩甚至是百无一能。

    若知道是这样,当初还不如继续奉上皇之令。

    潼关与京畿的丢失,至少让上皇清醒的知道叛军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对辽东更是会极力笼络。

    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几人聚到一处商议了一阵,在出兵的安排上,决定还是要询问郭子仪有何好的谋划。

    单指望着李辅国等内侍,这仗一定打得要多惨有多惨。


  (https://www.dulixs.com/du/1740/122616.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