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3 交换
1939年的德军确实是精锐,打遍欧洲无敌手,这波人后来多半都交代在俄罗斯了。鳚
现在德军要么老弱病残,要么国外拉来的壮丁,仗打到这份上还没有一哄而散,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撑着。
关键还是柏林。
南部非洲的精锐野战部队,对付毫无防备的党卫军,结果没有任何意外,在轻松清除了外围警戒哨之后,马尔利带队抵达冯·布劳恩的住所。
让人意外的是,冯·布劳恩的住所外,并没有守卫的党卫军。
穆勒离开的时候,留下两名党卫军士兵监视冯·布劳恩,不允许冯·布劳恩离开住所。
就算没这个命令,冯·布劳恩估计也跑不掉,你不能指望一个肩膀和胳膊都粉碎性骨折的人,连夜翻越阿尔卑斯山。
既然这样,两名党卫军士兵也就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马尔利抵达的时候,这俩党卫军士兵正挤在旁边的柴房里睡觉呢。鳚
冯·布劳恩还是很警惕的,他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心入睡。
马尔利拨开房门的时候,冯·布劳恩第一时间被惊醒。
“谁?”冯·布劳恩还以为是穆勒去而复返。
“是布劳恩博士吗?”马尔利打开手电筒,照在冯·布劳恩脸上。
“是我。”冯·布劳恩没有用手遮挡,山里没电,只有油灯。
“总算找到你了!”马尔利长出一口气,找到冯·布劳恩,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这时候突然有枪声响起。鳚
整个行动进行的都很轻松,只有在抓捕穆勒上校的时候,穆勒上校试图抵抗。
突击队员采用最简洁的方式,将穆勒上校直接击毙,战斗随即结束。
瓦尔特也没有抵抗,不过他的中将身份,还是引起突击队员们的兴趣。
“瓦尔特中将是佩内明德基地的主任,我尊敬的老师,他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冯·布劳恩希望瓦尔特也能被善待。
“放心吧博士,他不会有任何危险。”马尔利满足冯·布劳恩的所有要求。
冯·布劳恩表明身份的第一时间,就希望马尔利能派人前往哈茨山,将留在哈茨山的相关人员保护起来,并且将冯·布劳恩埋藏的资料带回来。
马尔利同意了冯·布劳恩的要求,研究人员重要,资料也同样重要,就算南部非洲用不上,也不能留给美国人和俄罗斯人。鳚
英国人不用担心,就算英国得到关于V2火箭的所有资料,英国也不会给与足够多的重视。
不是不想,而是没能力。
在哈茨山,终于有意外发生,美军已经先于南部非洲远征军抵达,并且控制了滞留在哈茨山的相关人员和家属。
“不,你不能带走他们,他们制造了V2火箭,你们应该知道,V2火箭给联合王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他们全部都是战争犯,必须接受法庭的审判。”美军第44步兵师斯蒂芬少校很生气,他已经知道这些人的身份。
既然南部非洲远征军找到这里,那么就说明南部非洲远征军已经找到了冯·布劳恩。
美国对冯·布劳恩还是很重视的,是美国战争部点名要的人。
现在冯·布劳恩被远征军控制,斯蒂芬少校不仅不会把这几千人交给远征军,同时还想把冯·布劳恩要回来。鳚
“我把他们带走,就是为了审判他们啊——”马尔利装傻,先把人弄到手,怎么审再说。
“不,他们不会前往南部非洲,而是会在美国接受审判,并且在美国服刑。”斯蒂芬冷笑,这是他唯一的筹码。
冯·布劳恩挑走的五百人个个都是精英,不过他们的家属都在哈茨山,如果马尔利不把冯·布劳恩交出来,那美国人就会把这些家属全部弄到美国去,即便骨肉分离,此生不再想见也在所不惜。
这种事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常规操作了。
马尔利知道美国人有多狠。
既然通过常规手段无法把人带走,马尔利只能上报请求援助。
不过马尔利也有收获,他虽然没有要到人,却把埋在矿坑里的所有资料全部起出。鳚
冯·布劳恩“落网”的消息传到英国,不仅巴顿和埃森豪威尔表现出对冯·布劳恩的巨大兴趣,连英国人都想插一手。
英国现在是没余力研究火箭。
不代表未来没有。
跟皇家海军的战列舰相比,火箭这东西可谓物美价廉,英国未来肯定是要发展的。
“你们已经有了更先进的火箭,难道就不能把冯·布劳恩交给我们吗?”埃森豪威尔跟巴顿不兜圈子,大家目的都很明确。
“如果你能把沃纳·海森堡移交给我们——”巴顿提条件,冯·布劳恩对于南部非洲也不是不可或缺。
跟冯·布劳恩所担心的问题一样,南部非洲已经有了一大批天才人选,在研究火箭这方面,甚至罗伯特·葛达德都已经不是最出色的了,在南部非洲,罗伯特·葛达德更多承担行业带头人作用。鳚
冯·布劳恩的研究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对于南部非洲来说是可替代的。
相比冯·布劳恩,沃纳·海森堡更有价值。
沃纳·海森堡是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凯泽·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长,德国研究原子弹的核心人物之一,量子力学的创始人,32年炸药奖获得者。
就在前几天,美国政府派出的阿尔方索小组,在黑辛根附近的乌尔费尔德镇将沃纳·海森堡带走,布拉德办公室的行动小组,只比阿尔方索小组晚到30分钟。
如果能用沃纳·海森堡交换冯·布劳恩,巴顿是可以接受的。
沃纳·海森堡,同样在正义宫指定的名单中。
“想都别想!”埃森豪威尔气愤,大家各凭本事,你不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鳚
胜利果实从来都不是战后才开始瓜分的,如果等战争结束后再行动,那吃翔都吃不到热的。
南部非洲和美国从战前的贸易开始就相互竞争,美国的优势在于轴心国,南部非洲的优势在于同盟国。
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政府是弗朗哥最坚定地支持者。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是日本战略物资的唯一提供者,其他国家几乎都按照国联的要求,中断了和日本的贸易。
至于德国——
战争爆发前,南部非洲跟德国的贸易,都是通过美国公司中转的。
所以美国跟俄罗斯相比,其实更有可能加入轴心国。鳚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们尽管把那些人弄回美国。”巴顿无欲无求,美国人既然能狠下心来看着德国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天各一方,南部非洲更无所谓。
压力瞬间转移到埃森豪威尔这里。
哈茨山那些人,对于美国来说其实也没什么价值,毕竟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都被冯·布劳恩带走,美国人要是将哈茨山那几千人带回美国,那搞不好后患无穷。
德国人的心情先不说。
这种事如果真发生,那南部非洲媒体就会大肆宣扬,不搞得人尽皆知不罢休。
这里再次体现出话语权的作用。
西班牙跟南部非洲的关系为什么好?鳚
不就因为在美国大流感的问题上,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仗义执言,不肯配合美国将污水泼在西班牙身上,坚持以“美国大流感”命名,从而获得了西班牙人的好感。
如果话语权没在南部非洲这儿,而是在美国人那里,那西班牙人这个锅背定了。
放在这事儿上也一样。
严格说起来,这事儿跟美国历史上那些黑历史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南部非洲媒体如果想揭发美国人的真面目,有的是更猛的料,比如感恩节,根本用不着这个。
关键还是如何取舍。
感恩节没多大价值,毕竟印第安人都快被美国人杀光了,就算南部非洲媒体再热炒,也不会对美国造成真正的影响。
这件事儿如果操作的好,搞不好就会造成美国和德国真正的对立,到时候美国就将失去在欧洲的影响力。鳚
两次世界大战,没有美国的支持根本打不起来,深层次原因都是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德国的作用,相当于美国的打手。
“用资料交换——”埃森豪威尔主动让步,如果得不到冯·布劳恩,那么能得到关于V2火箭的资料也不错。
将有关V2火箭的资粮埋在矿坑里这件事,是冯·布劳恩一手布置的,只有少数人知道。
哈茨山的人知道有这批资料存在,但是不知道埋藏的具体位置。
远征军跟美军是友军,彼此行动都瞒不过对方,远征军挖资料的时候,美国大兵甚至就在矿坑外面守着,只是限于盟友关系,才没有动手抢。
当然就算动手,远征军也不怕,美国大兵在实力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从来没赢过。
就算有,也有失手的时候。鳚
“沃纳·海森堡——”巴顿不动摇。
埃森豪威尔愤然起身,对他来说占不到便宜就是吃亏。
巴顿这边其实也有压力。
远征军没能把滞留在哈茨山的研究人员和家属带回来,消息传回阿尔卑斯山,原本刚刚获救,心情刚放松了一点的团队核心人员,再次军心浮动。
科研人员没有军人那么杀伐果断,很难割舍骨肉之情,如果美国人真的将哈茨山的人全部带回美国,那么冯·布劳恩这边,肯定有人会去美国寻亲。
就在消息传回的当天,就有十余名科研人员找到冯·布劳恩,希望冯·布劳恩能给远征军施压,让他们离开。
“现在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即将输掉战争,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未来都充满不确定性,我建议你们不要太早做出决定,相信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能力,我们一定会和家人团聚。”冯·布劳恩努力安抚,先把军心稳住再说。鳚
和前几天相比,这些科研人员们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都正在好转,很明显他们得到了远征军的妥善照顾。
山里面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糟糕了,把人接出来之后,远征军对团队人员组织体检,五百人的团队,几乎个个都不健康,其中有一百多人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南部非洲的医疗水平,还是比德国强很多,需要住院治疗的很快被转送到后方医院,有些身体情况比较严重的,需要送到南部非洲接受治疗,这些人也会搭乘最近的飞机前往南部非洲。
冯·布劳恩也接受了详细检查,他的情况也不妙。
荒郊野岭的医生,不会有太高明的医术,技术好的早就被人请出山了,根本不会呆在山里混日子。
如果是南部非洲医生为冯·布劳恩动手术,那么一次就可以完成。
现在冯·布劳恩不仅需要接受二次手术,而且上一次的手术进行的并不好,恢复情况很不理想,还需要观察。鳚
“先生们,我刚刚和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巴顿元帅通过电话,他正在积极和美国人沟通,无论如何,最糟糕的事也不会发生。”瓦尔特也帮腔,他本人还处于审查中,并没有彻底得到远征军的信任。
无论瓦尔特再怎么强调他是技术官员,他身上的炮兵中将都是实打实的,小胡子亲自任命的。
没有为第三帝国立下汗马功劳,也不会坐在这么显赫的位置上,佩内明德基地的主任,就算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也是小胡子的帮凶。
当然这事还要看如何定义。
“就算我们和家人分开,那也只是暂时的,等战争结束后,我们还有团聚的机会,南部非洲人信守承诺,只要是他们承诺的,他们一定会做到。”比利这一点有切身体会。
现在比利穿着一身崭新的远征军制服,戴一顶南部非洲棒球帽,这是他特别要求的。
比利还年轻,没有成家,无牵无挂,他已经决定,不管其他人如何选择,比利都一定会前往南部非洲。鳚
大部分人的选择都跟比利一样。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德国眼看覆亡在即,如果能前往南部非洲,那么对这些科研人员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
(https://www.dulixs.com/du/16784/748020392.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