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 > 31、拜师六礼

31、拜师六礼


  “好孩子,和你爸真像。”

  朱白氏摸了摸白孝文的额头、脸颊,说了几句贴己话,就让他退下,然后才仔细打量起从白鹿村出来的白贵、周元和鹿兆鹏。

  她的神色透露着亲和,却和刚才相比又有一分疏远,但话语却很合适,“待会先生回来之后,我就问问他这件事,应该不难办的……”

  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你们都是自家人的。”

  “那肯定的么,姐,额让咱村的娃娃来求学,这可是造福乡里的大事,你说,这些娃娃学成之后,哪个不会回报乡梓……”

  白嘉轩坐在靠墙的直背椅子上,开口说道。

  他说这话看似无意,却带着一分压力。

  嫁出去的姑娘虽然说不能多顾及娘家,顾及多了惹夫家弹嫌。可是这回不同,他带村里学堂的娃拜师学习,这是好事,能回报乡里,对白家也是好事一件……

  要是这件事不成,暗里可就怪了你这个同村的不出力。

  当然,按照白嘉轩的估计,拜师是肯定能成的,但对这几个孩子,用没用心教可就不一定了,毕竟朱先生不像他,大忙人一个,既要教书院的学生,也要和人应酬,平日里的时间不多。

  白嘉轩也寻思着,村里要是能多几个秀才相公,今后谢甲长征收赋税的时候应该会对白鹿村酌情少一些,刘保长发徭役的时候对白鹿村也能派些轻活……

  端坐的朱白氏被弟弟这么一逼,眼神露出惶急和无措,但很快就又镇定下来,恢复了先前临危不乱的主妇模样,不过话里也带上了认真之色,“嘉轩你放心,孩子在我这,他要是不教,我就请其他书院的先生教,大不了钱额出,不信他能丢起这个人!”

  她心里有了主意,是一定要朱先生认真教的。

  甭看白嘉轩的言语稍有些逼迫,但没有娘家这些年的支持,有白家这些男丁在背后撑着,她再是妻室,一个人,指不定会被刁难成什么样。

  朱白氏请白贵几人入座,但几人都坚持着先不入座,而是等先生下课回来再说。

  这一点,朱白氏也没有强求。

  白孝文也挺仗义的,他作为内眷,入座是理所应当的,不过他坚持和同窗一起等候朱先生回来,这次他拜的老师,拜的先生,不是他的姨夫。

  “古有程门立雪,想不到我今天也看到了咱县后生的后劲。”

  一进门,朱先生就很高兴,他下了午课之后,就听到门房说有内眷拜访,所以径直循来见亲朋,可不能有丝毫慢待,待走进门,就看到四个少年直愣愣的站在那里,腿在打着摆子,显然是站得久了,同时手里提着书肆打包好的精美礼品。

  心情徒然畅快不少。

  “你们先生五天前就给我来信了,说让你们来我这里学习制艺之道。”朱先生慢声轻语,他坐在另一边的直背椅子上,倒了口凉茶,润了润嗓子,然后说道。

  起居室靠墙边,摆着一方供桌,供桌两边是两套直背椅子。

  白嘉轩见姐夫朱先生入座,也立即起身,他对待朱先生可没刚才对待朱白氏那般亲厚,有些拘谨。

  “姐夫,这些是娃儿们的拜师礼,额都统一采办了,用的是族产。”

  这时拆开他在地上放着的大包小包。

  首先是古人的拜师六礼,即为束脩之礼,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还有六份上等的干瘦腊肉,用来表达弟子心意。

  除了这些拜师六礼之外,还准备了若干点心不等。

  虽然周元不是他们白鹿村的,但也在白鹿村上过学,好歹也有些乡谊之情,现在左右是一份拜师礼罢了,给了也就给了。

  再说,以庞家村周家的富庶,也不会白白占便宜。

  不然这样的一份拜师礼至少在一两五钱左右,哪会任其打水漂,都在心里记着呢。不说,但到用上的时候,难道还能推辞不成?

  他特意说这是族产,就是不想让这几个少年断了还钱的路子。

  能以一些银钱,换个人情,这生意不赖!

  “我都看到了。”

  朱先生微微颔首,心中满意。

  孔夫子也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矣”。这句话是说,交了束脩的学生,我教导他们没有后悔的,但反过来说,一些没有给束脩的学生,我教导是很后悔的……

  天下没有白拿的午餐。

  “白鹿村能有如此教化,离不开嘉轩你这个族长的功劳。”

  朱先生肯定了白嘉轩在此出的力。

  滋水县其他村也少见白鹿村白家和鹿家这么仁义的财东家,能够捐钱修缮祠堂,办理学堂。

  白嘉轩也爽朗一笑,指着白贵几人手提着的礼品说道:“姐夫,额们村的娃娃都是知道恩义的,也自己用钱买了些礼物送给你这位先生。”

  他指了指了白贵。

  白贵会意,他是一行同窗中年龄最大的,也是白鹿村的,理应他先上前,他双手捧着包好的书册,微微躬身,递了过去,“先生,额不知道先生喜欢什么,想来四书五经家里常有,所以挑选了一本医书,还请先生不要见怪。”

  “你有心了。”

  朱先生点了点头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我们读书人的抱负。你先生是治春秋的,唔……,也对,左氏春秋的《医和视平公疾》这一篇,‘曰:‘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你能选择这一本医书,可见是读春秋学以致用。”

  说着他也笑了一下,“医者不读春秋,恐不知药王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中所言的;‘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从何而来。”

  他这句话却是警醒和敲打。

  虽然送医书符合儒家观念,但还是有些偏门别路。

  以长辈而言,需要警醒一二。

  “药王?孙思邈?”

  白贵送完拜师礼,向后退了几步,这才后知后觉的反映了过来。

  在关中这地面上,唐代的京兆老乡药王孙思邈可谓是家喻户晓,不少乡人家里供奉着孙思邈的神像,尤其以山民为多,在白鹿村也不罕见。

  孙思邈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活了一百五十多岁。

  “不读春秋,亦不明古人所著之书……”

  白贵叹道。

  如孙思邈这种有名的道士,也是熟读诗书之辈。

  


  (https://www.dulixs.com/du/15992/679259047.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