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庙

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庙


  看蔡邕终于选择了合作,李素嘴角终于扬起一丝微笑。

  “成交——这里有些许纲领,蔡公可细细揣摩。洞见天道,公不如我;著经驳董,我不如公。你我精诚合作,庶有济乎。经成之后,我会派可靠信使来取,到时候你我联署姓名,刊印天下。待天下鸿儒认可,再行破而后立那一步。”

  说罢,他从袖中抽出一卷来之前刚写的草稿,放在案头,告辞飘然而去。

  蔡邕虽然心痒难挠,但也知道双方的关系还没密切到能窥探对方心中万世天道的程度,也只好先忍住好奇,亲自起身送他出门。

  李素心中,当然是早就笃定了“破天人感应”后,如何“立”的对策。

  稍微提两句,他的大杀器,就是后世刘基、宋濂、方孝孺从儒家经典里,为朱元璋论证出来的“殿兴有福”神术,堪称帝国时代统治人民哲学的最高究极形态。

  “殿兴有福”说起来太复杂,就挑核心的一点,那就是把“天子当有天下”的德,分成了两部分。

  首先是跟公孙弘论证的《公羊传》一脉相承的,仍然是“谁统一了天下,使百姓不用再打仗”列为最大的德,配享有天下。

  同时,也承认“天命有变、存在朝代更替”这个大家都承认的点。

  但最关键在于,刘基和宋濂极为创造性的加入了一条反推:既然“使天下不再打仗是至德”,那么使“天下重新开始打仗”就是“至失德”,是要被天谴的,这种天谴,就能抵消掉“天命”。

  因为朱元璋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缓称王”就意味着他的反元资历比较浅。如果反元是“至德”,那就该红巾军早期领袖来当皇帝,他杀小明王也会成为大罪。

  所以,朱元璋才弄了这条“哪怕之前的朝代已经到了该被推翻的程度,彻底失德了,但第一个起来造反的人,依然不得好死。因为第一个造反的人使百姓从和平状态重新进入了战争状态,是要遭天谴的”。

  如此一来“反元晚”这个弊端,在这套话术下,就变成优势了:他和刘邦都属于知道暴秦/暴元无道,天命变了,但他们不愿第一个跳出来把百姓引入战乱。他们是其他反贼已经把百姓引入战乱后,出来收拾残局的,所以收拾残局的人才既有统一天下的天命,又没有首引战乱的天谴。

  这就叫“首倡必谴,殿兴有福”。

  而且历史上这套理论也有很多事实论据:秦第一个大一统,改变了之前的现状,所以秦不得好死吧?

  秦是暴秦,反秦有理,但陈胜吴广第一个起义,所以他们也不得好死吧!就该苟到最后才出手、眼见天下已乱、“被迫拿起武器拯救人民”的刘邦来得天下!

  所以第一个篡汉的王莽该死、黄巾军的张角也该死、隋最初改变现状所以短命,

  杨玄感、黄巢……乃至朱元璋身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统统该天谴灭亡。

  第一个造反的都是主动挑衅,被迫收拾残局的人才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者得天下。

  当然这些事实论据,凡是张角之后的,李素目前暂时用不上。但刘基宋濂那套哲学神术理论、论证过程,他却可以直接照抄。

  只要蔡邕第一阶段完成得好,他就把这个一劳永逸的“立”慢慢放出来。

  凭着这份功劳,李素在汉灵帝驾崩之前,能捞到的赏赐升官,想都不敢想。看看汉武帝当年对公孙弘和董仲舒的赏赐有多重,就知道了。

  而且这种神功是跨越朝代、死后是要配享孔庙、一直配享到君主制在华夏结束的那天——说句难听的,哪怕李素死后几百年汉朝还是亡了,但只要华夏还有君主制,新皇帝也依然需要利用这套理论警告臣民。

  即使未来千年还有朱熹王阳明,后世文庙里李素的神像也是要立在朱、王前面的。

  ……

  蔡邕送出足有百步之远,这才恋恋不舍准备与李素告辞,最后居然都路遇了在外面闲晃待归的顾雍。

  顾雍看到恩师礼送李素这么远,还一副深受启发的表情,也是着实吃惊。

  难道,这个李伯雅,真的才学如此之深,能令恩师也为之如此叹服?才那么短的时间,他究竟说了些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圣之学?

  尽管心中有些不敢置信和不甘,但顾雍还是果断上前行礼。

  李素客气一句,正要告辞,想了想还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劝诱道:“元叹兄,我看你也是气度宏大之人,年将及冠。

  既然我与蔡公都已精诚合作,你可愿北上出仕、去幽州报国救民?刘幽州求贤若渴,此行令我南下募兵,并寻访贤士,有我举荐,刘幽州定会征辟,只是职位高低不敢保证。”

  顾雍躬身行礼,谢道:“多谢贤弟高义,不计前嫌,然父母在,不远游。雍出身江东大族,恋故难去,还望见谅。”

  李素知道这种借口是无法勉强的,也就没有再纠缠,告辞之后,便带着关羽、典韦离去。

  一边走,一边心中暗忖:“顾陆朱张,江东四阀,果然其言不虚。连给他们官做,都不肯离乡太远。”

  李素有些理解,后世东南六朝,这些江东大阀的难缠了。

  直到南梁的时候,北朝叛将侯景来投降梁武帝萧衍。自言为了投梁,家眷妻小都陷落在北朝,被北朝皇帝杀害了,求梁武帝另赐他老婆,还说“想娶王谢家的女儿”。

  但梁武帝直接拒绝了,直说“请自朱、张而后求娶。”

  也就是说南渡衣冠中排名前两名的王谢,以及本地门阀中前两名的顾陆,你都别想了。哪怕有皇帝为你做媒,你最多也就只配娶到本地四阀中第三第四的朱张。

  江东四阀绵延数百年的盘根错节排外姿态,可见一斑。

  顾雍虽有内政大才,可惜李素只要打不到江淮,就很难为他所用了。

  蔡邕在旁边,忍不住拿手杖敲了敲顾雍:“驽马恋栈豆!元叹,你根本不知道你错过了什么,唉,为师真是看错你了,李别驾乃当世大贤。”

  顾雍跟随蔡邕五年,从没见过恩师说那么重的话,也是不禁跪下:“恩师教诲,元叹不敢不听,只是……一切太过突然。不如,我归家之后,求告父母尊长,徐图后计?若有机缘,雍敢不为国家效力。”

  李素见状,偷觑了蔡邕一眼,看来果然还是上了年纪的人有眼光啊。

  毕竟“废天人感应”还要几个月的准备时间,那就给顾雍一年半载缓冲期好好想想吧。不过这一等,到时候顾雍在李素手下的地位,可就要往后排了。

  等李素真成了圣人,天下读书人谁不想当圣人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他不香么?到时候还轮得到你?

  告别蔡邕和顾雍之后,李素在这襄邑耽搁的时间也够久了。

  为了赶回多拉下的那一天行程,当天傍晚,他立刻就带着关羽和典韦,以及二十个亲兵,重新登船踏上东去之路。

  还是那句话,有文事者,必以武略济之。

  哪怕“殿兴有福”论再神,它也只是一个“从此延长所有朝代寿命”的无差别BUFF。但这个BUFF是不是你吃到,就要看你能不能重新统一天下了。

  如果刘备的武力没有统一天下,那么李素的文治就便宜了得天下的人。

  所以,招兵买马、升官赚钱、扩大地盘,这些工作也是一刻不能放松。

  ……

  坐船的好处,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能顺流而下,特别适合赶时间。

  一行人申时上船,半夜就已经到了五十里外的梁郡郡治睢阳。

  李素回忆了一下,史书上也没什么梁郡籍贯的大贤,就没吩咐停船。第二天天亮,就到了梁、沛交界的砀县。

  再往后就没有水路可走了,要从砀县翻越芒砀山、抵达小沛——没错,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沛县,而这座芒砀山,也正是汉高祖斩蛇起义的芒砀山。

  “要翻芒砀山了,一路上小心山贼流寇。”下船上马的时候,李素也忍不住多提醒了一句。虽然汉高祖从这里起事之后,几百年来汉朝统治者对这儿治理力度加大了不少。

  但如今毕竟又是天下大乱,芒砀山这种天生适合藏反贼的地方是不可能肃清的。

  李素也第一次亲自披挂了一副玄甲,也就是色泽未经打磨的黑铁鳞甲,以防万一被山贼的弓箭招呼到就不好了。

  关羽原本想把一副看上去更亮一些、防御也更高的铠甲让给李素,但被李素拒绝了。他就喜欢黑铁甲不反光的粗糙色泽,越低调越好。

  “别驾不必担心,一会儿上了山,某在山坡上徒步开道、当先探路,绝对不会被贼人摸到近前的。”善于翻山越岭步战的典韦,也趁机表忠心。

  李素忍不住上下打量两眼:“看不出来,你倒是勤勉,昨日可还是桀骜不驯呢。”

  典韦拱手顿首:“请别驾勿疑,我虽不读书,也知道敬重真正的大贤。早听说蔡议郎是天下大贤,顾雍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我想他们要对付的总不会是好人,这才为他所雇。

  但昨日见蔡议郎都对别驾佩服有加,方知好人要对付的未必就是坏人,差点铸成大错。只要跟着别驾好好干,才有奔头史书留名,不枉为人一世。”

  李素这才放心的点点头:“那就好好干,对了,你还没有表字吧。等过了这芒砀山,我赐你个字。”

  典韦大喜:“谢别驾赐字!只因韦出身寒微,家中长辈都不识字,这才没有取字。”


  (https://www.dulixs.com/du/14206/569917655.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