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回到明朝做昏君 > 第二零九章 千牛卫和戏肉

第二零九章 千牛卫和戏肉


  随着朱由校搬到了西苑,大明进入了新的阶段,朱由校的西苑治国开始了。

  第二天一早,戚元辅就来到了西苑。

  对于他来说,第一次到这里来还有一些紧张的。他的父亲在昨天回家之后,就说了陛下让他做贴身侍卫统领之事,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在父亲一番叮嘱之下,戚元辅就更紧张了。自己家里面的情况他是知道的,父亲现在深受陛下的信任。

  只是,有些事情过犹不及,得到陛下的信任是好事情。如果与皇家走得太近,对于臣子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情。

  可是有些事情躲是躲不掉的,虽然不知道陛下这么做是为了彰显对父亲的宠信,还是为了收买人心,亦或者是真的看重自己的才能,戚元辅都不知道。

  现在的事情已经成为了事实,他只能被动的接受。

  戚元辅报到的时候,朱由校正在吃饭,不过还是把戚元辅给招见了进来。

  对于朱由校来说,他是不吝啬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对臣子的亲近的。

  “臣戚元辅,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戚元辅不敢怠慢,连忙跪下磕头。

  朱由校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说道:“免礼,平身。”

  同时他转身对陈洪说道:“给他准备一份吃的,这么早来,估计没吃饭吧。”

  “臣谢陛下。”戚元辅连忙说道。

  这是陛下对他的器重,这种赏赐是没有办法推辞的,所以戚元辅连忙就答应了下来。

  很快陈洪就为戚元辅送上了一份吃食。

  戚元辅坐下来,赶快吃了起来。只不过从头吃到尾,戚元辅连自己吃的是什么都不记得。

  在吃饭的这个过程之中,朱由校一直在打量着戚元辅。他发现戚元辅颇有军武作风,看起来非常不错。

  至于他的本事怎么样,朱由校也不是很担心。大明朝不是一个迷信血脉的地方,或者说整个古代都不太迷信血脉这种东西。

  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人人都相信谁的儿子就应该什么样的;更多的是相信传承和教育。

  在这个时代,这个道理也是说得通的。因为这个时代并没有公有制的教育,更多的都是家庭的教育。

  这种家庭教育在武将家庭尤其明显,甚至连兵书都会藏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将领的后代更容易出将领,优秀的将领后代更容易出优秀的将领,这也就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比如戚金,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被他父亲培养起来的。

  甚至于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其实那个时候秦赵之战已经是赵国必败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赵国的后勤能力跟不上,也就是所谓的国力不行了。

  在双方打到那种僵持的程度下,谁能熬到最后,谁才能打得赢,也就是论持久战,局部战争的胜利已经影响不到了整场战争了。

  戚元辅未必能赶得上戚金,更不要说赶得上戚继光了。

  事实上戚金也赶不上戚继光,但是有一点,戚金至少比其他的将领要强得多。

  从他们家的培养方式来看,戚元辅至少不会是一个草包。

  再说了,朱由校只是选一个侍卫头子,试验一下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他的太有能力。

  吃过早饭之后,朱由校带着戚元辅来到了外面的训练场。

  这里是朱由校专门让人准备的,摆放了不少健身器材,当然就是他在后世看过的那些。

  比如独立的木杠,让人练习挺好用的,同时还有练习翻墙的,还有那些攀爬的,总之就像后世军训用的那些设备。

  这些都是朱由校按照自己的记忆恢复和设置的。虽然他不知道这里边的原理是什么,但是有一点朱由校很清楚,这个东西肯定是有效果的。

  在后世被普遍采用过的东西,自然证明过科学性,比起大明的肯定更先进。所以朱由校就让人建立了这个训练场。

  此时在不远处,已经聚集了500人,这些人就是戚金为止朱由校选出来的贴身侍卫。

  “那些人以后就归你管了。”朱由校指着不远处的人群,笑着对戚元辅说道:“至于你们的名字,朕已经想好了,就叫千牛卫。”

  “朕记得李唐的时候有一个千牛卫,所以你们也叫这个名字吧。虽然现在人数还不多,但以后应该会有更多的人,你好好干。”

  朱由校说着还拍了拍戚元辅的肩膀,以示亲近。

  “是,陛下,臣一定尽心尽力。”戚元辅连忙严肃的说道。

  “这个东西,我让人给你演示一下。”朱由校说着,便招呼过来一个小内侍吩咐道:“你们去做一遍。”

  看到小内侍向远处跑了过去,朱由校就转身对戚元辅说道:“你看着一点。”

  小内侍很快就将所有的项目全部都跑了一遍,或者说是快走了一遍。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他的确是把所有的项目都做了一遍。

  此时小内侍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了,显然是身体被掏空了,虚弱的很。

  朱由校看着小内侍,挥了挥手吩咐道:“赏赐他。”

  戚元辅看着做了一遍这些事物的小内侍,眉头略微皱了皱。

  原本他以为这些东西不会太难,可是看到小内侍虚脱的模样,他知道怕是不容易。

  毕竟如果换成他们来做的话,肯定不可能做得这么慢。

  “试试?”朱由校看着戚元辅,笑着说道。

  “那臣去换衣服。”戚元辅连忙躬身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转身对不远处的陈洪说道:“你带他去。”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之后,带着戚元辅离开了。

  下面的人早早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在朱由校的身后。

  朱由校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地喝着茶,心里面在静静的思考。

  虽然戚金已经在编练新军了,可是对于朱由校来说,这还不够,他需要更多的人马。

  这一次就是一个尝试,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么自己就会再考虑其他的尝试。

  很快戚元辅穿着一身显得异常干练有劲的练功服,快速将所有的项目都跑了一遍。

  戚元辅的速度自然不是小内侍能够比拟的,看得出来他平日里面也是经常练武,跑起这些东西来,虽然谈不上游刃有余,还略微有一些生疏。

  但是看得出来,戚元辅并不是跑不好,而是太紧张,同时也是第一次跑,显得有些生疏。

  不过也还好,朱由校很满意。

  等到戚元辅走过了,朱由校笑着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千牛卫的千户了。这支人马交给你训练,不过怎么训练要朕说的算。”

  “陛下放心,臣明白。”戚元辅连忙答应道。

  朱由校将一本册子递给陈洪,陈洪连忙递给了戚元辅。

  朱由校一脸认真的说道:“按照这上面说的先训练三个月。你们这些人的衣食住行,不用担心,会有专门的人负责,伙食也不会太差。”

  在这个时候,吃饭是一个大问题,身体得不到太好的保证。当兵的三天一操就很不错了,想要一天一操,根本不可能,因为肚子里面没有足够的油水。

  不过眼前那500人的话还是得给他们能吃点好的,朱由校能够养得起。

  把事情交代完了之后,朱由校就离开了千牛卫的训练场,他现在没有心思在这里呆着。

  回到前廷之后,这边的大臣们已经在等着了。

  今天有一件事情要敲定下来,那就是关于科举教纲编写的事情。

  毕竟这件事情来说是大事情,而且很快就要实行下去了,所以要尽快推行出去。

  这一点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一旦确定下来,很快就会推行到各个州城府县。

  参加这次会议的人不少,除了四位内阁大学士之外,六部尚书都到了,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也来了。

  朱由校到这里的时候,这些大臣们都坐在那里不动声色。

  他们都知道今天要谈的必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是简单的事情的话,陛下不会把他们全部都召集过来。

  与陛下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了,他们心里面多少也有一点了解陛下。

  他们的这位陛下喜欢开小会,有什么事情几个人研究一下就直接出台办法了;很少把这么多人召集到一起来。

  能够把四位内阁大学士召集在一起的时候都比较少,基本上就是有什么事情就吩咐什么事。

  所以这一次必然是大事情。

  关于科举教纲编写的事情,他们都已经知道了,显然今天要讨论的就是人选问题。

  谁来决定这个科举教纲?

  在场的所有人立场都不一样,可谓是各怀鬼胎,所以在开始之前也没有人说什么,大家都在暗自琢磨着该怎么让自己的立场被陛下所接受,最好让别人的立场不被陛下所接受。

  “陛下驾到!”

  陈洪喊了一声之后,朱由校才迈步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参见陛下!”在几位内阁大学士的带领下,臣子们开始躬身行礼。

  朱由校则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诸位爱卿免礼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起来身子,朱由校这才继续说道:“今日把诸位爱卿全部都召集过来,就是想谈一谈关于科举教纲编写之事。”

  “前些日子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朝中臣子们进行了踊跃的讨论,朕这里也收到了不少题本。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臣子们对于这个想法倒是非常非常支持的,这样做很好,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可以进行推广了。”

  朱由校的目光扫过诸位大臣,然后缓缓的说道:“所以朕今天把诸位爱卿找来,为的就是和诸位爱卿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在场的诸位大臣们神色各异,但是却没有人说话。

  朝廷里面是个什么态度,他们当然知道赞成的人不少,但是反对的人更多。可是在陛下这里,却是被说成大部分人都赞成了。

  没有人敢去说破这个事情。

  陛下这么说就只能这么认,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没办法停下来。

  因为这件事情从最开始的推行就是陛下在一手策动,从最早的陈可道讲学开始,一直被推动到现在这一步。

  科举教纲编写是与皇家书院捆绑起来的政策,如果想要推翻这条政策,就必须把前面的都推翻了。

  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只能够沉默。

  “前些日子的一次内阁商讨上面,徐光启徐阁老认为,关于科举教纲的制定由礼部来牵头就可以了,毕竟这件事情是礼部在做主。”

  “孙承宗孙阁老则认为需要广征博引,多选择一些臣子来共同参与。今天朕把诸位爱卿叫来,主要就是想问问这件事情。”朱由校笑着开口说道。

  这才是戏肉!

  在场的人脸色都变得有些严肃了起来。

  徐光启提出来的意见就是让沈庭筠去制定科举教纲。这代表着他们的意思会彻底得到执行和贯彻,那么别人的利益肯定会受损。

  而孙承宗的想法则是兼顾了所有人,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吧,到时候商量个大差不差就行了。

  孙承宗的想法自然更容易得到官员们的支持,不过现在问题的关键的不是在这两个人的想法是什么,而是陛下的想法是什么。

  陛下想要怎么做?

  这一点实在是太关键了。

  一时之间,气氛显得有一些沉闷。

  不过事情终究不能永远这样,有人开口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孙阁老的办法比较好。”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旗帜鲜明的支持孙承宗。

  众人一看,发现这个人居然是吏部尚书周嘉谟。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第一个开口说话的是他周嘉谟,而且还如此立场鲜明的支持。

  周嘉谟的资历可是非常的老了,是隆庆年间的进士,年纪也比较大。到了朱由校这里,可以说是四朝老臣了,尤其是他经历了整个万历朝,堪称朝中最老的资格派。

  谁也没想到,周嘉谟居然和孙承宗走到了一起。

  要知道周嘉谟也是朝中有名的中立派,很少去掺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只会在个别的人受到处置的时候,他会出面保下来。

  但是一旦牵扯到特别深的事情,周嘉谟不会参与。尤其是像高攀龙等人,他们的罪名很确凿,所以就周嘉谟也一直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不过这一次显然不一样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周嘉谟竟然选择支持孙承宗,而且还是第一个站出来发言的,这个分量就很不轻了。

  果然,听到周嘉谟这么说,徐光启的脸色就不是很好看了。

  “那周爱卿就说一说。”朱由校笑着说道,脸上看不出来有丝毫的不快或者是其他的感觉,就是正常谈话的样子。

  “是,陛下。”周嘉谟躬身说道:“臣以为,这件事情毕竟是大事,要能服众,毕竟天下的读书人都在看着。如果只由礼部来决定,恐怕会引起别人的不服,到时候会引起非议。”

  “如此一来,陛下的好想法、朝廷的好政策,反而会变成人人厌恶的政策,这就是不美的地方了。如果能够旁征博引,能够广泛的采纳臣子们的意见,臣以为能够更多的服众,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经过朝廷上下商议之后制定出来的策略,以后推广的话也会更容易一些,下面也会少一些抵触。”

  “所以臣觉得孙阁老的想法比较好。”周嘉谟说完这句话之后,便没有再继续开口的意思了,而是站到了一旁静静的等着,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仿佛事情已经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朱由校的目光在所有人的脸上扫过,他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朝堂上再一次形成了几个派系。

  或许是人为利益,或许是因为意识形态,或许是因为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总之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派系,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还和上次东林党为首的派系一样。

  朝堂上有派系是允许的,但是如果发展成党争就不行了。

  因为派系这个问题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只不过派系在发展中形成党争,这个就是比较要命的事情了。

  “其他爱卿还有什么想法?”朱由校再一次笑着说道。

  “陛下,臣以为徐阁老的想法比较好。”有第二个开口的了,不过支持的不是孙承宗,而是徐光启。

  朱由校看向说话的人,发现是工部尚书赵南星。

  这事情就变得比较有意思了。

  支持孙承宗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支持徐光启的是工部尚书赵南星。

  原本朱由校觉得赵南星应该和内阁首辅韩爌走的比较近一些,没想到他跳到了徐光启的船上,这里面有点意思。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

  韩爌似乎也没有想到,他也有点不敢置信的看着赵南星。

  在韩爌的心里面,赵南星即便不投靠自己,那应该也不会去投靠徐光启,他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孙承宗。

  可事实却恰好相反,赵南星没有选择孙承宗,也没有选择自己,而是选择了最不可能选择的徐光启。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事情呢?

  韩爌有一些不明白。

  虽然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通过这一次的事情,韩爌发现朝中的局势越来越错综复杂了,谁和谁搅和到一起都不奇怪了,这是新的朝堂势力在形成。

  就像之前的黄克缵,一直以来都是老好人的现象,谁也不得罪,不偏不倚。但是这一次他也冒头了,显然他也看到了机会。

  这让韩爌心里边有了一些异样的想法。

  “赵爱卿,不妨直接说来听听?”朱由校笑着说道。

  “回陛下,臣只是觉得这件事情用不着从长计议。至于说惹人非议,或者说下面不满意,朝廷做事,由得他们满意不满意?”

  “再说了,这要制定科举教纲,肯定就会有人不满意。制定到他擅长的地方,那他就非常高兴;但如果是他不擅长的事、没学过的,那他就肯定不满意。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让所有人都欢喜的办法,与其纠结这个,还不如想想怎么样做更适合大明。”

  “所以臣觉得应该快刀斩乱麻,直接让礼部来做,方便快捷。反正科举的事情也是礼部负责,怎么做他们最合适。如果选出一些不知所谓的人进来,让他们在编写科举教纲之事上插一手,更容易坏事情。所以臣觉得徐阁老说的有道理。”

  这句话说的有些不客气,不过赵南星也没有不留一点余地的意思。

  果然,赵南星的话一说完,周嘉谟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了。

  什么叫选一些不知所谓的进来?

  什么人叫做不知所谓?

  这话说的还是不知所谓。于是周嘉谟就想站出来反驳。

  只不过还没等周嘉谟向前走一步,又一个人站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余懋衡。

  见到余懋衡站出来,所有人的表情都严肃了起来。

  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余懋衡其实是陛下的人,因为从最开始他就是站在陛下这边了。所以余懋衡说话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陛下的意思。

  不过朱由校却不这么想,因为他根本没有给余懋衡什么暗示,也不想让余懋衡参与到这一次的事情里面来。

  朱由校把余懋衡找过来,无非是想提升一下他的地位,让他能够参加朝廷之中的高级会议。

  这样的资格可不是谁都能有的,这不但能够赢得在场众人的尊重,同时回去也能够震慑都察院的那些人。

  不过现在看到余懋衡准备说话,朱由校倒是挺好奇他要说什么的。

  “启禀陛下,臣觉得徐阁老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应该尽快的去做,拖的时间越久,问题越多,礼部的事情就应该归礼部管,没有必要兴师动众。”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礼部尚书沈庭筠是支持徐光启的,除此之外工部尚书赵南星也表态了,加上徐光启本身是户部尚书,六部之中,他已经占据了三部了。

  再加上一个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余懋衡,也就是说徐光启已经占据了朝廷一大半的势力。

  反观孙承宗这边,支持他的只有吏部尚书周嘉谟,然后就没有了。刑部尚书黄克缵还没有表态。

  孙承宗本身是兵部尚书,六部之中,他占了两个部门,最后一个是刑部的黄克缵。

  韩爌则是没有立场,六部尚书之中也没有人支持他,算是一个比较惨的内阁首辅。

  不过朱由校从这里面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什么时候徐光启这么得人心了?

  什么时候徐光启成了要领袖群伦的人了?

  倒不是说朱由校觉得徐光启没这个实力,而是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总感觉世界上有人在捧着徐光启。

  朱由校的目光从在场的几个人的脸上扫过。

  无论是内阁首辅韩爌,还是孙承宗,甚至是黄克缵,全部都有这个能力,说是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做的朱由校都不会吃惊。

  不过这件事情要以后再去查。现在不要说自己了,连徐光启都只能吃了一个闷亏。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黄克缵的身上,因为现场是剩下他和韩爌没有表态了。

  现在轮也轮到黄克缵表态了,何况他的事情还比较严重,因为他之前提出了荀子的说法。

  “回陛下,臣以为孙阁老和徐阁老的说法都不妥。”黄克缵缓缓的说道。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是一愣。

  黄克缵这是不准备战队吗?还是说他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现在对于黄克缵这样一个人,不但没有人敢小瞧,而且还随时随地都提防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克缵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严肃和认真的思考,绝对不能够有一点点的疏忽。

  “那爱卿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说说看。”朱由校笑着说道。

  “臣以为此事既不能够只交给礼部来处理,同时也不能够旁征博引的征集很多人。因为如此一来的话,既达不到快速的效率,也会让所有人议论纷纷。”

  “所以臣认为朝廷应该遣一重臣成立一个临时的衙门,专门来负责这件事情。这个衙门可以以礼部为主,毕竟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礼部的事情,以礼部为主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同时也可以请一些与事情相关的人员,大家相互商议。”

  “最重要的是事情可以直接汇报给陛下,这个临时衙门可以不用向任何衙门负责,甚至不用向内阁交代。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但可以解决两方面的烦恼,还能汇聚两方面的优点。臣觉得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说完这句话之后,黄克缵便不再开口了。

  不过在场的人脸色都不是很好看,因为黄克缵等于直接否决了大家的想法。

  而且这个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派遣朝廷重臣这一项。

  什么样的人是朝廷重臣?

  在场的人全都算是。

  可事情不是这么说的,礼部尚书的位置都不够格,那就只能是内阁的几个大学士。

  因为如果可以派尚书去的话,那就直接让礼部尚书沈庭筠来做就好了,何必再派其他人?

  在四位内阁大学士里面,三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徐光启是心学,孙承宗是理学,而这个黄克缵最近表现出来的居然是荀子的门徒,这不得不说有一些诡异。

  原本所有人都知道,黄克缵也是理学的门徒。只不过他不结党不赢私,与东林党又没有什么关系,所以痕迹并不明显,但他师承的确是理学。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克缵居然选择了荀子的学说,不得不说这里面有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韩爌的脸上,现在只有他一个人没有表态了。韩爌还是内阁首辅,他的态度在此时此刻就显得至关重要。

  连朱由校都觉得确实如此,于是他也看向了韩爌,也想知道韩爌是怎么想的。

  这所有人都看着自己,韩爌也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没有丝毫迟疑的说道:“臣以为黄阁老说的有道理,如果按照黄阁老说的办,的确能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说完这句话之后,韩爌也不开口了。

  这个答案依然出乎大家的预料,所有人都以为韩爌会站在孙承宗那边,但是他却站在了黄克缵这边。

  这也是一个看起来非常诡异的决定。

  朱由校顿时心中发笑了,今天这个会开得有点意思,在场的这几个人好像都在隐瞒着什么。每个人的图谋都看不出来了,比较好看的就是孙承宗和徐光启了。

  从一开始这两个人就是旗帜鲜明,周嘉谟支持孙承宗,赵南星支持徐光启,余懋衡也支持徐光启,这里面肯定是有事情。

  不过韩爌的战队才是最有意思的。

  所有人都发表完了意见,那么现在就轮到朱由校了。

  因为既然意见不统一,那么就只能他这个皇帝来拍板做主。

  朱由校的目光在所有的人脸上扫了一圈之后,才说道:“那就按照韩爱卿说的办吧!”

  朱由校嘴里面的这个韩爱卿,指的自然是韩爌。

  虽然说是按照韩爱卿的意思办,但其实却是黄克缵的办法。这里边的东西也够人思考一阵子了。

  不过朱由校却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直接开口说道:“既然这件事情是黄爱卿提出来的,那么就让黄爱卿来主持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转头看向了礼部尚书沈庭筠,说道:“沈爱卿,这一次是以你们礼部为主,所以你们还是要小心谨慎一些,同时也要尽心尽力配合好黄爱卿,明白吗?”

  沈庭筠连忙说道:“陛下放心,臣明白。”

  陛下最后选择了黄克缵的办法,让他来主持科举教纲编写,这里面究竟是有什么含义呢?

  是对两边人互相撕来撕去的不满意?还是为了力挺韩爌这个内阁首辅?或者说是真的喜欢黄克缵的这个办法?

  如果论得宠、论陛下最喜欢的,那也应该是徐光启胜出。

  从陛下听心学的陈可道讲学开始,那么就应该是心学的徐光启他们占据优势。所有人都以为徐光启他们会胜出,即便是孙承宗自己。

  可是并没有,难道是因为看到支持徐光启的人太多了,或者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每个人的心里面都在翻转着思考着,但是每个人都没有一个合适的想法,也给不出一个完整的答案。

  因为没有人知道朱由校是怎么想的,他们也不敢去问。

  “既然事情已经商量完了,时间也不早了,诸位爱卿就回去吧。”朱由校站起身子说道:“朕也要回去吃饭了。这研究了一上午,还真有一些累了,也有一些饿了。”

  “臣等恭送陛下。”没有人敢怠慢,连忙给朱由校行礼。

  


  (https://www.dulixs.com/du/12722/528979346.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