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读小说网 > 明末称雄 > 第394章 衣带遗诏

第394章 衣带遗诏


“周老先生和吴先生来了。”王承恩小声的龙床边上禀奏道。

        此时虽是八月清晨,正是不冷不热的时候,可殿中却门窗紧闭,还在角落烧起了好几个炭盆。周延儒和吴甡都感觉到一阵热气逼人。

        周皇后与袁田两贵妃,都梨花带雨,低声的哭泣。太子也泪连满面,永定二王还年幼,但也一脸悲痛之色。

        听到王承恩的声音,龙床上躺着的皇帝似乎在努力的睁动眼皮。

        周延儒暗暗观察皇帝,发现皇帝脸色苍白无比,双眼无神,嘴唇蠕动,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谁都没有料到,数日前还满面春风的皇帝,突然就连话都说不出来了。皇帝才刚刚三十啊,正当壮年。

        “皇上这是?”周延儒忍不住问道。

        “陛下突发风疾,半身偏瘫,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回答周延儒的是锦衣卫指挥使刘侨,周延儒这时才发现除了刘侨在,还有东厂提督王之心也在。

        “皇上好好的,怎么会突发风疾?”吴甡也忍不住追问。

        王之心在一边道,“昨晚陛下召见咱家与刘金吾,询问楚国公遇刺一案。陛下听说行刺者极可能是鞑虏刺客后,极为震怒。但后来我们离开之时,陛下都还好好的。然后今天一早,陛下就已经偏瘫说不出话来了。”

        两位辅臣仔细追问刘侨与王之心离去之后晚上的事情,然后王承恩才小心的告诉他们。昨夜皇上在刘侨二人离去后,又处理了一会工事。然后,皇上召了一位宫人临幸,再然后早上传来那宫人的尖叫,王承恩赶进来,就发现皇帝已经偏瘫,说不出话来了。”

        “那宫人呢?”

        “已经不见了。”

        “不见了,怎么可能不见了?”周延儒气的胡子乱抖。但事实就是人不见了,王承恩当时忙着找太医。通知皇后、太妃,还要去找周延儒和吴甡两人,结果等忙完,那个宫人已经找不到了。

        “王太医。皇上情况如何?”周延儒此时也顾不得那宫人了,他急忙拉过宫中最有名气的王太医。

        几人走到一边角落。

        王太医一脸沉重,“陛下现在全靠参汤吊着一口气,但大限将至。”

        周延儒等大惊,不是风疾偏瘫嘛。怎么一下子就又大限将至了。“陛下到底为何如此?”

        王太医有些犹犹豫豫的透露了崇祯的病情,事出有因。经过他们御医的检查,基本上确定了,皇上中风其实又属于马上风。

        一句马上风,所有人都懂了。可大家不明白的是,皇上又不是那种沉迷美色之人,怎么可能突然就临幸了一个小宫女,还就偏偏马上风了,然后这个宫女今天还不见了,还没有人知道这人的身份。

        “我们检查出陛下身体里有一种药。”王太医如实的禀报。

        众人更惊。皇帝居然被人下了毒。

        刘侨这个时候道,“那失踪的宫人,绝不是什么普通的宫人,她极有可能是潜入宫中的间谍刺客,她是来行刺陛下的。楚国公刚刚在天津遇刺,现在陛下又在宫中被人下毒,这些该死的鞑子。”

        “事情只怕不会如此简单。”吴甡倒不太赞同刘侨,“如果昨夜被陛下临幸的宫人是鞑子派来的刺客,她既然有机会接触到陛下,又何须用毒?就算用毒。事后又何不直接刺杀?”

        “次辅说的没错,此事十分蹊跷。但王太医也说了,陛下是中了毒,那宫人要么是下毒之人。要么下毒者另有其人,但陛下被人下毒是能肯定的。现在当立即盘查宫中,搜查凶手。”

        吴甡却问王太医,“陛下情况,真的那么恶劣?”

        “全凭一口百年老参汤吊着。”

        吴甡皱着眉,沉吟了一会。然后对周延儒道,“首辅,当此之时,当立即准备后事了。通知内阁其它几位群辅,还有六部九卿们,让他们入宫。”

        周延儒点了点头,忍不住又问王太医,“陛下还能不能开口说话?”

        病重之人也往往会有片刻的回光返照,崇祯突然病危,还来不及交待任何后事,这个时候,若皇帝能有片刻的清醒之时,还能做些交待。

        王太医摇头。皇帝不但病危,还是瘫了,就算回光返照,可也说不了话的。

        “不过若是陛下能够清醒,虽不能说话,但却可以写字。不过,陛下情况极差,不一定还能再清醒过来。现在虽然呼唤陛下之时,陛下也偶尔能睁开眼睛,但却并没清醒意识。”

        一众人都无奈叹气。

        大家走到皇帝榻前,一起围在皇帝身边。

        崇祯的情况极恶劣,不仅仅是偏瘫,还已经陷入危急,整个人都不清醒。他嘴唇一直在嚅动着,可什么都说不出来,他的眼睛也在抖动着,但太医说那只是无意识的抖动。

        皇帝不但不能说,还听不了了。

        王承恩捧来一支笔,试图放到皇帝的手中,希望皇帝能在弥留之际,写下遗言。可笔放到崇祯手里,他的手只是颤抖着,根本不会抓。

        笔最后掉落地上。

        刘侨弯腰去捡,结果发出一声惊呼。

        刘侨从地上捡起了御笔,还捡起了一条衣带。

        衣服上有干涸的血渍。

        但细看,就会发现,那确实是血,但不是简单的血迹,而是用血写的字。

        “这是陛下的衣带遗诏!”刘侨激动的举着那条衣带喊道。

        周延儒和吴甡都连忙望了过来,王承恩和王之心也凑过来,连周皇后也都闻声望来。

        “陛下昨晚吐了不少血。”王太医连忙说道。

        刘侨握着那条衣带,仔细的看着上面的字,“这是陛下的字,两位老先生看看。”

        周延儒先接过,仔细的看过,然后交给吴甡,“看上去,确实是陛下的手迹!”

        “皇太子慈烺聦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

        “著加封义子直隶总督慈烨为辽东郡王。著周延儒、吴甡、刘宗周、朱慈烨为顾命大臣,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申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辅佐,以共保宗社万万年之业。”

        衣带不大。上面所写血书有限。但仔细观看,确是皇上字迹,而上面的内容,也正是一道遗诏。虽然与大明历代皇帝遗诏相比字数较少,但内容却很重要。

        “陛下血书衣带遗诏。命皇太子继皇帝位,封义子朱慈烨辽东郡王,陛下还遗诏令首辅周延儒、次辅吴甡、左都御史刘宗周、直隶总督朱慈烨为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刘侨在周延儒几人还在震惊这份突然出现的遗诏之时,已经大声的喊出来了。

        周皇后带着皇太子已经过来了,“这是陛下遗诏吗?”

        周延儒只得把遗诏呈过去,周皇后接过遗诏,仔细翻看,然后流着泪到,“这是陛下手迹。这是陛下遗诏,陛下定是当时已不能开口喊人,但一边身子尚能动,便以血书在此衣带上立下此遗诏。”

        “太子,这是你父皇给你留下的遗诏。”

        太子朱慈烺伸手接过,捧在了怀里。

        周延儒和吴甡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他们本能的对这份遗诏有些怀疑,就算是真的,可遗诏的内容也有些惊人。

        皇帝令太子继皇帝位,很正常。可却又立了四位顾命大臣。还赞襄一切政务,就有些与大明历代的情况不符了。大明又不是没有皇帝去世时太子年幼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内阁管理朝政。还从没有这种特意在遗诏中指定顾命大臣辅政的。

        指定顾命大臣。前三个他们都能接受,首辅次辅和左都御史,这都是朝中重臣,可第四个却不是其它辅臣也不是吏部尚书等九卿,却让一个武将做顾命大臣。

        尤其皇帝立刘钧为顾命大臣之前,还更破天荒的加封刘钧为辽东郡王。

        如此一来。四顾命大臣里不但有一个是武将,这武将还是个封了王的武将,说他是异姓大臣,可偏偏他又是皇帝列入宗谱中的义子。

        本来他们还想着不承认这遗诏,或者把刘钧的名字悄悄从遗诏中划掉,取消封王的遗诏和授顾命大臣的内容。

        可刘侨一喊,皇后太子把遗诏接过去了,还直接就认定这是皇帝遗诏,现在遗诏被太子宝一样的捧在怀里,他们想否定想更改,也不可能了。

        周延儒想着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个不利的局面,这时刘侨却已经带着太子走到皇帝床前,握着皇帝的手对着皇帝说话。

        “陛下,这遗诏陛下所立吗?”

        “陛下,你遗诏令太子即皇帝位?”

        “陛下,你遗诏封朱慈烨为辽东郡王,并令其与周吴刘三位大臣共为顾命大臣,辅佐新皇,赞襄一切政务吗?”

        皇帝此时完全处于弥留之际,昏迷无意识,哪听的到他说什么,听到也不明白了。

        但刘侨却在问。

        然后,崇祯皇帝眼珠子转了几下,两行热泪流了下来,他还颤抖着慢慢举起了自己的那只右手。

        “陛下!”

        周皇后扑到崇祯床前。

        崇祯那只手在空中颤抖着摇着,然后啪的掉下去,皇帝的眼睛虽然依然睁着,可是已经不再转动了。

        王太医等连忙上前,仔细的检查了一会,然后心情沉痛的跪下,对着皇后等人道,“陛下大行!”

        “陛下大行!”

        “皇上!”周皇后大哭,袁田二妃也连忙扑过来,抓着皇帝的手。太子捧着遗诏跪在前面,永定二王和两位公主跪在他后面。

        铛铛铛......

        丧钟鸣响,一队队的宦官开始去传告皇帝驾崩的噩耗。

        最后,那道遗诏还是发出去了,有皇后和太子在,周延儒和吴甡他们改不了遗诏。不过遗诏发出去的时候,还是作了改动。不是更改刘钧的那部份,而是如皇帝平时发的圣旨都会有润色一样,按一般制式加了些词句,但核心内容没有更改。

        “朕以眇躬,仰承丕绪,嗣登大宝十有四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负先帝付托是惧,乃今遘疾弥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虽圣智不能违顾,继统得人,亦复何憾  !”

        “皇太子慈烺聦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务守祖宗成法进学修德任贤使能节用爱人,毋骄毋怠。”

        “义子慈烨器量纯全,志秉忠贞,其南讨流寇北伐清虏,其功甚巨,兼之才忧经济,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特遗命以北伐平虏之功,加封为辽东郡王,命与首辅周延儒、次辅吴甡、左都御史刘宗周同为顾命大臣,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申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辅佐,以共保宗社万万年之业。”

        “丧礼悉遵先帝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祭用素羞,毋禁音乐嫁娶,嗣君以继承为重,敕礼部选婚,可于今年举行,毋得固违。宗室亲王藩屏是寄,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各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天下咸使闻知。”

        宫中在发丧,周延儒和吴甡最后还是求见了周皇后。

        “娘娘,本朝祖宗法制,有内阁拟票,秉笔太监批红,就算太子继位还年幼,可又何必还要设顾命大臣辅政?太子大位早定,以皇后之贤,绝不至有负大行皇帝。尤其是陛下封赐姓王爵,有违祖制。而赐朱慈烨王爵,又以他列入顾命大臣之列,岂是合适?”

        “既然封朱慈烨为王,那万万不可再令其为顾命辅政,娘娘,请以本朝祖宗法制,令朱慈烨早日就封藩国,永为朝廷屏藩,不可辄离本国,如此,方可免将来之祸乱矣。”

        周皇后坐在帘后,对于两位阁老劝说,并没有听进去。她虽为皇后,可平家出身,身为后宫之主多年,也向来淡泊少争。如今皇帝大行,太子才十二岁,离成年亲政还早,周皇后也无意要垂帘听政。

        封慈烨为王那是皇帝早先亲自对她说过的,她相信那遗诏是真的,是大行皇帝亲自所立。既然大行皇帝特别选了四位顾命大臣,还让慈烨为四顾命之一,她就相信大行皇帝的安排自有深意。

        “大行皇帝遗命不可更改,两位先生就不必再提此事了。”(未完待续。)


  (https://www.dulixs.com/du/11844/3492643.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