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一半大亏一半丰收
秋高气爽!
富贵山庄招募干活麻利的流民,组织秋收。
春天的时候,种了一茬春小麦,一茬水稻。
春小麦产量出人意料的低,根本没有达到预期。
燕随很懊恼。
几千亩的春小麦,产量如此低,平均一亩一担半。
大亏!
燕云歌示意他不必懊恼,“产量低,应该是土地肥力不足的原因,不是你的错。”
春小麦产量不足,但是水稻的产量却给了大伙惊喜。
今年水稻大丰收。
平均一亩产量达到了三担半。
最高亩产,接近五担。
最低也有三担。
水稻丰收,众人喜笑颜开。
燕云歌总结经验,“用淤泥肥田,效果果然很好。”
春天开荒的时候,从河里挖上来的淤泥,全都堆在种植水稻的水田。
淤泥肥田,水田肥力充足,水稻产量高出预期,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但,燕云歌并没有高兴太久。
正所谓没有远虑必有近犹。
她提醒燕随,“不能永远指望淤泥肥田。淤泥终归有限,淤泥不足,不用等将来,明年水稻的产量就会降下来,想要丰收,难!为了保持土地肥力,我们得另想办法,寻找可持续的肥力。”
“姑娘有何想法,尽管吩咐。”燕随现在对燕云歌十分信服。
光是一个廉租田的设想,堪称神来之笔。
他相信,这一回燕云歌能想出好办法,解决土地肥力不足的问题。
燕云歌想了想,“两个办法。一个是人工堆肥,用青草,草木灰,腐败作物,牲畜粪便,挖坑堆肥。这个现在就可以做起来。其次,京畿一带一二十个县城,运作得当,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肥料来源。”
“如何运作?”燕随好奇。
燕云歌抿唇一笑,“同各地官府联络,我们出钱给他们修建公厕,衙役配合要求百姓必须前往公厕如厕,不许随地大小便。若敢随地大小便,抓到往死里打,打几次就知道好歹。
公厕里面的肥料,全都归我们。衙役肯帮忙,我们可以给点好处,比如给粮食,给铜钱,具体怎么交易你去谈。这件事,你可有信心办成?”
燕随一愣一愣的,“修公厕,收集肥料?”
燕云歌重重点头,“那么多县府,人口加起来,少说也有几十万。几十万人吃喝拉撒,堆积的肥料,基本上应该能够满足肥田所需。”
这这这……
燕随有点懵,“姑娘,这办法能行吗?”
“行不行,得试过后才知道。你看这水泽乡,聚集了上万人。刚开始的时候,男女老少都是随地大小便,谁都没有要去公厕如厕的意识。你如今再看看,不用监督,人人都会自觉前往公厕。不仅能收集肥料,还能确保卫生。这半年,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可有时疫爆发?可有大规模的风寒爆发?”
燕随连连摇头。
开荒以来,最令他骄傲的两件事,一是将荒地变成农田,二是上万人吃喝拉撒,没爆发大规模的疾病。
提前预备的大量药材,都没派上用场。
很明显,没有爆发大规模疾病,同禁止喝生水,公厕如厕两个硬性规定息息相关。
他琢磨了一下,“要收集肥料,其实京城最合适。京城人口几十万,一次能收集不少肥料。”
燕云歌摆手,否决,“不能去京城收集肥料。京城能人辈出,宫里那位又是个多疑的人。在京城修建公厕,收集肥料,极大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麻烦。前往各个县城收集肥料,虽说麻烦了些,路途遥远,但是胜在安全,不打眼。”
“姑娘会不会是杞人忧天?”燕随还是舍不得京城的肥料。
几十万人口吃喝拉撒,又都是在一个城池内,光是运送肥料就方便许多。
要放弃京城的肥料,多可惜啊!
燕云歌说道:“你要知道,京城那些权贵豪族,都置办了大量田庄。他们的田庄同样需要肥料肥田。我虽然没调查过,但想也想得到,京城的肥料,肯定被世家大族名下的田庄给包圆了。
我们跑到京城修公厕,收集肥料,等于是在抢别人的粮食,岂能善了。就算情况没我说的那么严重,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总归,我们要避开京城。”
燕随重重点头,“姑娘言之有理。等忙完秋收,安排好接下来的开荒,我就带着人前往各个县府商量修建公厕一事。”
燕云歌笑道:“此事就辛苦你,争取多跑几个县府,多修建几个公厕。若是需要招募人手看守公厕,可以直接在当地招募,给那些关系户一个挣钱的机会。正所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多结善缘,我们富贵山庄也能红红火火。”
燕随应下,“我听姑娘的。”
定下肥土计划,燕云歌又将目光转向民生经济。
……
水泽乡的流民们,最近天天乐呵呵。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吃上了今年的新粮。
过去半年,他们吃的一直都是陈粮。
众所周知,陈粮味道不好,发霉常见。
粮食珍贵,就算发霉,也得吃。
不吃就得饿肚子。
发霉的陈粮,煮熟了照吃不误,总比饿肚子吃树根草皮强。
秋收结束,小麦产量不行,但是水稻丰收。
管事伙计们,也都喜笑颜开。
众多流民都以为,丰收一事和他们没关系。
粮食是东家的,轮不到他们肖想。
虽然也曾做梦,梦到分今年新打的粮食。
万万没想到,梦想也有成真的一天。
东家恩义,自秋收后,某天做完工到仓库领取粮食。
咦?
竟然一半是陈粮,一半是新粮。
“今年新打的谷子,小麦。”
老农抱着一篮子粮食,喜极而泣。
种了几十年的地,却几乎没吃过新粮
没想到来到水泽乡开荒,竟然有机会吃上新打的粮食。
新粮贵,陈粮便宜。
为了换取更多的粮食,往年老农都是将新收获的新粮,换做陈粮。
这样一来,粮食就可以多吃好长时间。
故此,老农种了几十年的庄稼,吃新粮的次数,真正是屈指可数。
哭的不光是老农,大姑娘小媳妇都在哭,哭中带笑。
幸福地笑,兴奋地笑。
辛苦半年,能吃上新粮,值了!
有勤俭持家的妇人,对大闺女说道:“新粮吃一顿,尝个味道就行了。以后每天分到的新粮全都攒起来,等天冷了,用新粮换两床被褥,争取再换两件新衣。”
一听到新衣,大姑娘小媳妇都睁大了眼睛,星光闪烁。
新粮诚可贵,新衣价更高。
为了新衣,新粮吃不吃都没关系。
“真能换新衣?”
“能换!我去布庄问了计小哥,他说新粮价高,用新粮换衣服更划算。我替你们瞧过了,七十文一件粗棉布衣衫,攒个半月一月,就能换两三件。以后干活都麻利点,干得多,才能换更多的粮食。”
大姑娘小媳妇频频点头。
为了新衣,拼了!
……
四季布庄的伙计计小四,这几天有点忙。
一到中午休整,或是傍晚下工,就有一群一群的大姑娘小媳妇涌进布庄。
她们光看不买。
计小四也不能把人赶出去,反而还要好生招呼,有问必答。
生意没做成一单,口水倒是费了不少。
不忙的时候,一天没一个客人。
可这忙起来,人也特多了些。
他知道,这都是被新粮给刺激的。
只要勤快能干,家家户户每天都能攒下粮食。
日积月累,在满足了吃饭这个基本需求后,人们就开始向往穿暖,甚至希望能有一身体面能出门做客的衣服。
为了照顾广大开荒流民的需求,四季布庄的成衣,品种款式齐全,价格公道。
各个层次,各个需求都能满足。
而且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旺季,东家做主,将布庄扩建。
成衣为了男宾室,女宾室,互不干扰。
又按照价格,分为平价区,高价区。
这样一来,乡农和书生同时进店买衣服,彼此都看不见对方,不影响心情。
这种区分,没人嚷嚷歧视。
反而认为四季布庄考虑得很周到,购物区域分开,大家虽说在一家店消费购物,却避免了碰面的尴尬。
不过,平价区里面也会混进几款高价衣衫。
高价区里面,也会混进款式不一的平价衣衫。
真是周到又体贴。
……
王先生,韩其宗韩先生的同乡,被韩先生介绍到富贵山庄,并顺利应聘上账房和教书先生的工作。
他将韩其宗的话都听了进去,干活很用心。
无论是顶着太阳在田间地头统计开荒数目,还是晚上教授识字算术,称得上是尽职尽责。
不出意外,干完第一个月,他顺利拿到了五贯钱的薪水。
拿到薪水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置办一套体面的衣衫。
王先生家里,比韩其宗家里还要穷三分,负担也更重。
以前他也挣钱,只是挣得少。
他倒是想依附豪强世家,可人家看不上他的学问。
他就只能做一些抄抄写写的活计,每月收入不固定。
他是苦钱久矣。
这回有了钱,嘤嘤嘤,高兴啊!
终于能为自己置办一件新衣。
他心有成算,自己的新衣,不能比韩其宗更好。
他毕竟是韩其宗介绍来的,穿得比韩其宗还要好,不合适。
万一韩其宗计较起来,岂不是伤了情分。
所以,当他走进四季布庄,开口就问:“比韩先生身上穿得次一点的衣衫有没有?”
有有有!
当然有!
计小四笑得见牙不见眼。
眼前这位王先生,可是大客户啊!
他得用心招待,热情忽悠!
(https://www.dulixs.com/du/10172/80823470.html)
1秒记住立读小说网:www.duli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ulixs.com